部门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部门文件
湖州市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2015-2025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2日
来源: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湖州市文物局)
字体:【





湖州市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5-2025年)




第一章   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1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

三、规划原则 1

(一)保持乡土韵味 1

(二)深挖文化内涵 1

(三)创造区域特色 2

(四)立足多元融合 2

四、规划依据 2

(一)法律法规 2

(二)标准规范 2

(三)相关规划与文件 3

五、规划背景 4

(一)乡村旅游的湖州模式 4

(二)乡村度假的国际经验 4

(三)乡村生活的开启难点 4

第二章   发展思路 5

一、发展定位 5

二、发展目标 5

三、发展策略 6

第三章   十大业态 7

一、乡村民宿 7

二、主题庄园 8

三、国际度假 8

四、生态景区 9

五、文化游憩 9

六、创意农业 10

七、婚庆旅游 11

八、养生养老 11

九、旅游商品 12

十、运动休闲 12

第四章   空间布局 14

一、三带十区 14

(一)山地度假带 14

(二)生态观光带 14

(三)庄园休闲带 14

二、分区引导 15

(一)莫干山国际(洋家乐)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5

(二)德清东部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6

(三)长兴水口茶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8

(四)长兴泗安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9

(五)安吉黄浦江源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21

(六)安吉中国大竹海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22

(七)湖州(妙西)茶文化乡村旅游集聚示 范区 24

(八)吴兴滨湖(移沿山)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26

(九)南浔浔练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27

(十)南浔荻港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29

第五章   保障措施 32

一、深化管理体制 32

优化政策支持 32

三、细化监督考核 33

四、强化氛围营造 33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

深入分析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梳理归纳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借鉴吸纳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与做法,明确湖州市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战略,凝练各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特色,提出各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全面梳理和战略整合,形成系统性的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产业发展方案,从而对"省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城市"工作的开展产生切实的引领和推动。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规划对象为湖州市确定的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总面积约1530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25年,其中近期为2015-2017年,中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25年。

三、规划原则

(一)保持乡土韵味

经过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居民旅游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播民俗文化日益发挥着积极作用。乡村旅游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而发展,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乡土味"。因此在规划中应注重保持乡村旅游区的本土性和自然性,发掘丰富的资源,野趣天成、返璞归真,强化湖州乡村旅游的特色和差异性。

(二)深挖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活动向纵深开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立足。因此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秉承以文化为灵魂的宗旨,深度挖掘各个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针对不同的市场群体,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以文化为导向,推出多层次、多样化的个性产品,开发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特色鲜明的文化体验型产品,内挖文化,外接市场,双向互动。

(三)创造区域特色

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因所处地理环境各异且文化传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特色和发展模式。规划中需要进一步识别和强化各个集聚示范区固有的个性,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品为主体、产业为中心,创造丰富多样的区域旅游特色,保持乡村旅游的多样化和持续性发展。

(四)立足多元融合

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路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因此在规划中需要秉承融合发展的原则,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强化旅游业内部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融合,促进旅游发展与社区现代化建设的融合。

四、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

(二)标准规范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休闲农庄服务质量规范》(GB/T 28929-2012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LB/T 024-2013

《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57312008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GB/T26358-2010

《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DB33/T 810-2010)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B33/T 589-2005)

《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DB33/T 657-2007)

《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DB33/T 634—2007

《漂流旅游安全和服务规范》(DB33/T 475-2004)

《果蔬采摘基地旅游服务规范》(DB33/T 915-2014)

(三)相关规划与文件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2013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42344

《湖州市推进省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3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03

《湖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6

《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6

《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湖州城市旅游专项规划(2013-2025)》,2013

《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5)》,2011

《南浔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2009

《德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2013

《吴兴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浙江省长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2015

《安吉县休闲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2011

《中国乡村度假新模式——湖州乡村度假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观察》,2014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的实施意见》(湖政发[2014]30)

五、规划背景

(一)乡村旅游的湖州模式

近年来,湖州乡村旅游经历了农家乐(1998-2001年)、乡村游(2002-2007年)、乡村度假(2008-2013)到乡村生活(2014-)的4阶段演化历程,并在乡村度假的先试先行中探索形成了以德清为代表的、"洋家乐"带动的"洋式+中式",以长兴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以安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和以市郊为代表、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等4大发展模式,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窗口与样板。

(二)乡村度假的国际经验

湖州乡村旅游在迈向"乡村生活"新阶段的征程中,需要进一步借鉴国际乡村度假的以下成功经验:一是注重参与性,提升游客全程体验;二是注重科普性,开展游客生活教育;三是注重地方性,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四是注重经济性,多向延伸产业链条;五是注重智能化,全面渗透信息技术;六是注重第三方,激发协会参与热情。

(三)乡村生活的开启难点

湖州建设"乡村生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设施、文化设施、标识体系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乡村旅游从业者普遍存在创新意识薄弱、创新动力不足、主客互动匮乏等经营管理瓶颈;三是农家乐建筑城市化及内部装饰同质化倾向依然突出,面向休闲度假的后乡土设计缺位;四是乡村居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旅游开发中对地方文化的发掘、传承与弘扬任重道远。

第二章  发展思路

一、发展定位

基于资源-市场-产品的综合分析,根据湖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和战略愿景,湖州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为"国际化乡村度假·中国式乡村生活",即以乡村度假的国际化提升和乡村生活的中国式引领为主线,通过"国际"与"中国"的融合、"度假"与"生活"的统一,实现湖州乡村旅游和乡村社区"一体两面"的整体提升与全面发展。

湖州作为"长三角的中央公园",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国际性的市场腹地和高品质的产品示范为"国际化乡村度假"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湖州将致力于建设具有"田园味、文化型、现代化、可持续"特质的"中国式乡村生活",即一种以田园风光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灵魂,既接轨现代文明又体现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活模式,从而继续成为中国美丽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样板、继续成为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标杆。

二、发展目标

湖州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将致力于实现"全域化、多元化和高品质"这三大目标:即将每个示范性集聚区建设为"村村是景、四季乐游"的全域化乡村旅游集群;在示范性集聚区形成类型多样、产品丰富的多元化乡村度假产品,并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示范性集聚区为游客和居民提供硬件设施齐全、配套服务优质、文化内涵浓郁的高品质的乡村度假和乡村生活体验。通过持续努力,最终将湖州建设为"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和"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

近期(2015-2017年)目标:树立全域化典型,即择优扶持和引导2-3个集聚示范区的旅游全域化发展,使之成为湖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先锋队"

中期(2018-2020年)目标:形成多元化示范,即拓展不同类型的集聚示范区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中国乡村度假"湖州模式"的"升级版"。

远期(2021-2025年)目标:打造高品质形象,即以集聚示范区为抓手,在湖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全面呈现"国际化品位"与"中国式品格"的深度融合,担当乡村生活"中国模式"的"引路人"。

三、发展策略

1.先试:分类择优先试。科学划分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的类型,每个类型中选择1-2个条件成熟的集聚示范区先行先试,通过新路探索和经验积累,辐射扩散到其他集聚示范区,并带动湖州乡村旅游的全域化发展。

2.先行:公共服务先行。以"十个一工程"为抓手,通过优化接待服务体系、完善交通集散网络、健全应急救援系统和倡导多元主体供给,在示范性集聚区形成体系基本完备、服务优质高效、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3.参与:鼓励社区参与。大力扶持民间协会的发展,积极发挥民间协会的纵向沟通与横向交流功能,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并促进社区参与旅游,从而为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的发展提供自下而上的坚实群众基础。

4.融合:坚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积极鼓励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业内部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间的深度融合;同时,坚持乡村社区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共荣。

第三章  十大业态

以"精品民宿和特色庄园"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主题庄园、国际度假、生态景区、文化游憩、创意农业、婚庆旅游、养生养老、旅游商品和运动休闲等十大主体旅游业态,又好又快地实现湖州乡村度假向乡村生活的提升发展。

一、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是湖州乡村旅游(中小农家乐)升级发展的核心业态和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百千万"精品乡村民宿提升工程,培育百个以"湖州人家"命名的"示范乡村民宿",千个"精品乡村民宿",万个"特色乡村民宿",实现湖州农家乐从"宜游"到"宜居"的升级发展,是"景区+农家"模式的主体。

1.丰富业态类型倡导业态创新,形成农房改造型(德清三九坞等)、异域风情型(德清法国山居等)、庭院别墅型(安吉老树林等)、文化创意型(长兴花间堂等)、品质提升型(长兴芭堤雅农庄等)等多种业态百花齐放的精品民宿发展格局。

2.全程指导监管:设立专职岗位、成立专业机构,对乡村民宿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软性体验、活动策划和品牌管理等提供全程指导;加强乡村民宿的安全监管,确保所有民宿在消防设施、污水处理、治安安全、卫生管理等旅游安全方面整改到位、保障有力。

3.促进多元经营:鼓励模式创新,促进产权主体、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形成农户个体经营、农户联合经营、集体统一经营、外来投资经营等多元模式百家争鸣的精品民宿发展氛围。

4.提升人文素养:通过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在经营管理、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民宿经营管理人才,从而在人文精神上摒弃民宿发展盲目"城市化"、照搬"高大上"的不良倾向,实现对"乡土化、体验化、生态化"的内省追求。

二、主题庄园

特色庄园是以休闲农庄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大型农家乐)升级发展的另一核心业态和重要抓手,是"农庄+游购"模式的主体。重点培育"十大示范农庄""百个精品农庄",是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化、高品质、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优选方向。

1.重视规划设计:多渠道提升公众对庄园经济"崇尚自然、高端文化"的社会认同,摒弃农庄低层的规模化扩张道路,重视农庄的业态规划和景观设计,全面提升农庄的文化格调和品味。

2.提供政策引导: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引导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3.加强协调服务:为庄园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大对庄园水利、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积极为庄园发展提供相关的科技支撑服务。

4.主动融入旅游:发挥庄园经济的综合效应,实现庄园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庄园的景区化提升,加强庄园度假设施的主题化建设和旅游商品的创意性开发。

三、国际度假

国际度假是以优质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引入国际友人、文化创意人士投资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项目,融合当地民俗和西方文化、传统理念与现代文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是"样式+中式"模式的主体,也是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以德清为主体,重点培育百个"精品洋家乐"

1.引入洋式理念:引入国外休闲度假产业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倡导自然、随性的健康休闲旅游,坚持返璞归真的发展理念,树立健康、时尚的休闲观。

2.树立生态意识:一是发挥生态优势,吸引民间资本,进一步改善生态休闲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低碳设计经营,推崇生态消费,在个性化的同时保留原生体的乡村味道。

3.创新服务内容:针对消费群体的高端化和白领化,注重旅游过程的新鲜感、体验性和高品质,突出文化特色,提供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文化创意等各类主题服务。从消费者预订开始,专人负责、专人接待、专人回访,提供管家式、一站式的高品质服务。

四、生态景区

生态景区是乡村旅游景区化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化"模式的主体。生态景区作为湖州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是现阶段中国式度假中不可或缺的业态类型,是旅游六要素中""的核心所在,也是丰富湖州乡村度假和乡村生活的重要载体。

1.加大景区建设力度:对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对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内现有的景区进行完善和提升,将有潜力的吸引物开发建设为景区景点,力争十大集聚示范区内都有4A级以上等级的生态景区。

2.鼓励庄园景区发展:鼓励现有和新建的庄园创建A级景区或进行景区升级,特别是将十大重点农庄打造为3A级以上生态景区,引导庄园经济的景区化建设与旅游化发展。

3.适度发展主题乐园:集聚示范区内主题乐园的发展应适宜适度,避免跟风重复,防范和降低该类资源脱离型产品的投资风险。

4.示范创建全域景区:选择水口乡、山川乡、报福镇等条件成熟的集聚示范区进行全域化景区创建和提升,全面提升集聚示范区的旅游吸引力、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

五、文化游憩

文化游憩是以乡土文化与农村节庆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方式。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单调的文化游憩已经成为包括湖州在内的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对突出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湖州乡村度假向乡村生活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乡村文化游憩业发展。

1.建设文化设施:倡导建设面向村民而接纳游客的乡村社区生活中心,设立图书室、读报室、村史馆、幸福礼堂等,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区建设乡村剧场、文化舞台、社区大学等,鼓励村民组建民乐队、合唱团,开展广场舞、交谊舞等,形成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

2.弘扬乡土节庆:鼓励各集聚示范区大力开展具有乡土气息、传承地方文化、彰显民俗风情的旅游节庆,特别是瓜果采摘节、农事文化节、传统民俗节、非遗文化节、农民运动会、乡村音乐啤酒节等体验度高、观赏性强的乡土节庆,与日常文化娱乐活动形成互补,丰富游客和居民的乡村度假与乡村生活体验,力争十大集聚示范区每个都有一个传统文化品牌节庆活动。

3.丰富夜间生活:建设居民与游客共享的乡村公共生活空间,鼓励山歌舞蹈、地方曲艺的夜间展演和公众参与,引导乡村酒吧、乡村咖吧、乡村茶馆的发展,丰富游客和居民的夜生活内容。

六、创意农业

积极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集聚示范区的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1.打造大地景观:选择有条件的集聚区为试点,通过规模化的花卉种植,形成七彩田园景观;通过农作物的精细化种植和文化设计,形成花海农田;发展农业生态科技,形成富有特色的立体彩色森林。

2.开发创意商品: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拓展创意维度,开发类型丰富而卖点独特的农业和乡村旅游商品(包括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品和名优土特品等),做大做强"天下湖品"特色品牌。

3.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对花卉、蚕丝、毛竹、湖羊等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创意开发,形成完整而健壮的产业链条,增加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4.塑造特色品牌:应大力培育茶叶、大米、鱼蟹、果蔬等具有湖州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和推广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农业农村部名牌等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

七、婚庆旅游

以集聚示范区和滨湖地带为载体,发掘湖州旅游资源(产品)中蕴含的爱情元素(例如,莫干山的干将莫邪传说与蒋介石宋美龄蜜月地,天荒坪对"天荒地老"的浪漫演绎,月亮酒店对"花好月圆"的愿景追求,等等),创新若干主题婚纱摄影、主题婚礼服务和主题蜜月度假产品,促进湖州婚庆旅游业态的全面发展。

1.庄园婚庆系列:以法国山居等为代表,开发异域风情婚庆产品;以荻港渔庄等为代表,发展传统渔乡婚庆产品;以薰衣草风情园等为代表,发展浪漫花园婚庆产品等。

2.山地婚庆系列:以莫干山和天荒坪为重点,发展主题婚礼服务和主题蜜月度假产品。

3.滨湖婚庆系列:以南浔古镇为依托,发展传统婚庆产品;以太湖度假区为依托,发展时尚婚庆产品。

八、养生养老

充分利用十大集聚示范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发掘湖州的地域文化底蕴,针对长三角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前瞻性地发展十个示范养生养老旅游基地。

1.丰富主题类型:根据集聚示范区特色,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型、温泉疗养型、户外运动型、中医中药型、绿色居住型、文化养心型等养生养老度假产品,形成类型丰富而特色鲜明的主题业态。

2.鼓励多元投资:出台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生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外资兴办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3.倡导联盟模式:大力推广"一地一企入会,多地养生养老"的运作模式,构建养生养老的联盟网络,努力将湖州建设成为全国度假型养生养老的特色基地和枢纽节点。

九、旅游商品

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打造以"天下湖品"为主体、以"湖州十大特产"为重点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是"农庄+游购"模式的重要支撑。

1.四大产品体系:主打四大旅游产品体系——竹、丝、花、农副特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竹产品主要包括竹雕、竹编工艺品、寝具、汽车办公用品等;丝产品主要包括丝绸服饰、织里童装、丝质书画、家纺、美容保健品等;花卉产品主要包括干花、精油、熏香、护肤品、茶饮等;农副特产主要包括安吉白茶、顾渚紫笋茶、薰豆茶、湖羊、银杏、吊瓜子、笋干、高山蔬菜等。

2.湖州十大特产:以中国湖笔、湖州丝绸、茶中三绝、茶食四珍、太湖三白、德清五宝、安吉竹艺、长兴四果、传统三吃、南浔三绝为重点,打造湖州十大特产。

3.多元销售平台:扩大"天下湖品"的展销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联动。充分利用条件成熟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农庄与旅行社,开设天下湖品销售与宣传连锁窗口;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组织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展览会等;设立"天下湖品"网购平台,促进与各电商的交流合作,完善网络展销平台。

4.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旅游商品开发与展销的扶持力度,如设立旅游商品开发专项基金、设立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奖,开展旅游商品示范企业的认定与奖励,积极引入科研力量,加强政府导向宣传,调整税收政策等。

十、运动休闲

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十个乡村旅游集聚示范点为重点,培育发展自驾车营地、休闲绿道等户外运动项目,旅游者提供自助或半自助的休闲度假服务,打造满足现代人休闲时尚需求的旅游新产品。

   1.丰富项目类型:充分利用全市山地丘陵峡谷等资源优势,结合"新旅游六要素"中的"养、学、奇"需求,大力培育体育健身、拓展训练、探险探秘、漂流垂钓、攀岩蹦极、徒步骑行等丰富多样的户外运动业态,如裸心谷路虎体验中心、御庭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等。

2.成立专业组织:鼓励成立各种专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和救援队,为户外运动提供专业化的运动准备、技术指导、应急救助,引导户外运动科学有序发展。

3.开展竞技比赛:加强与中国户外运动协会和中国登山协会等专业组织的合作,开展越野跑、山地车等户外竞技赛事。积极探索其他的山地运动、峡谷运动和野外生存等户外运动赛事。

第四章  空间布局

一、三带十区

湖州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总体上形成了山地度假带、生态观光带和庄园休闲带等"三带十区"的空间格局,重点培育"湖州十仙子"为主体的"乡村十景"。即:

(一)山地度假带

该带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的特点是:山地丘陵的立体气候在长三角平原为主的地貌环境中独树一帜,避暑条件优越;国际品质的"洋家乐"已经形成良好的市场与口碑,发展态势较好;传统乡村风貌呈现出的江南韵味得到良好保存,人居环境突出。该带包括3个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即安吉黄浦江源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安吉中国大竹海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莫干山国际(洋家乐)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二)生态观光带

该带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的特点是:地处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提供了山水相依的自然基础;乡村旅游依托核心景区建设,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注重乡村景区化发展,体现出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双赢。该带包括3个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即长兴泗安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长兴水口茶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湖州(妙西茶文化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三)庄园休闲带

该带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的特点是:地处湖州东部的水乡平原,大型休闲农庄发展较好;农庄中农业、加工业、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显著;休闲与购物是农庄旅游的突出标志。该带包括4个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即德清东部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吴兴滨湖(移沿山)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南浔荻港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南浔浔练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二、分区引导

(一)莫干山国际(洋家乐)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地理范围:位于德清县西部,包括莫干山镇、筏头乡,及武康镇104国道以西范围,面积约312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山地度假带。

2.发展现状:以"洋家乐"为主要特色,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投资商投资的"洋家乐"百余家,主要以裸心谷、后坞生活、法国山居等为代表,此外铜官庄养生居、庾村文化市集、清境文化创意园等项目也已对外开放。

3.发展问题:莫干山"洋家乐"已经成为湖州的一张名片,乡村旅游保持着良好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但集聚区旅游业六要素结构尚不协调,食、住、行发展较快,而游、购、娱相对滞后,成为限制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4.发展定位: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

5.个性品牌:洋家乐(莫干国际)。

6.重点业态:乡村民宿、国际度假、文化游憩、婚庆旅游、运动休闲。

7.发展思路:

1)强化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德清莫干山旅游服务(集散)枢纽功能,建设筏头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建设莫干山大道(303道省)、临杭大道(304省道)和改造德清大道(09省道),形成西连安吉、东接德清县城的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并完善环莫干山风景公路和绿道系统,形成集聚区内部项目间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

2)完善度假休闲旅游要素:大力发展地方性生态美食,丰富文化型休闲娱乐和特色化精品购物业态,形成高水平、协调发展的旅游六要素结构。

3)重塑莫干山会议胜地品牌:完善会议软硬件设施和服务,重点打造"莫干山经济论坛"。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莫干山异国风情观光带

竣工

莫干山镇民国风情一条街、东部蚕乡古镇休闲观光带和中部防风湿地休闲观光带等景观带


2

庾村文化市集改造提升

竣工

集文化展示、艺术公园、乡村教育培训、餐饮配套、艺术酒店等在内的特色文化市集


3

庙前文化创意园

在建

完善配套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


4

莫干山御庭酒店

度假区项目

新建

集餐饮、住宿、游泳、spa、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酒店


5

莫干山旅游集散中心

新建

打造莫干山旅游换乘中心


6

裸心堡度假村

新建

建造裸心乡、裸心城堡等场地


7

久祺国际骑营

新建

建造骑行俱乐部、自行车赛道


8

竹隐舍得度假村

新建

集休闲、养生、度假、会议、旅游、健身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度假社区


9

隐居·十里竹海

新建

打造具有服装设计和服装品牌发布展示、文化创意设计、休闲度假等品牌拓展功能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二)德清东部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地理范围:位于德清县东部,包括三合乡、乾元镇、雷甸镇、钟管镇。面积259.88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庄园休闲带。

2.发展现状:以生态湿地景观、江南水乡民俗风情体验为特色,汇集了生态湿地、农家休闲等度假资源。其中下渚湖湿地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杨墩休闲农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3.发展问题:作为集聚区核心的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目前主要为自然风景主导的观光产品,文化体验性旅游产品欠缺;围绕湿地发展的农家乐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4.发展定位:田园城市绿心·文化湿地休闲。

5.个性品牌:湿地风情。

6.重点业态:生态景区、主题庄园、创意农业、旅游商品。

7.发展思路:

1)彰显文化主题:深度挖掘该区特有的防风文化,通过建筑景观、民俗活动和特色商品的文化性设计和开发,彰显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的文化主题。

2)打造特色村落: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建设湿地区域内的乡村聚落,形成差异化的主题村落和主导产业,并嵌珠式地散布在自然湿地之中,打造独特的水域乡村风光。

3)培育主题庄园:在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外围和县城郊区,按照"一园一业"格局,大力发展规模化的主题庄园,整体上形成湿地绿心-乡村聚落-主题庄园-城市中心的有序空间格局。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杨墩休闲农庄

竣工

集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主题庄园


2

下渚湖湿地综合治理保护

续建

道路工程、水域改造、农家乐及江南水乡风情街改造


3

资福禅寺

续建

由中央礼佛区、般若园和菩提园等三个功能区块组成


4

欧诗漫旅游示范点培育工程

提升

集体验育蚌、取珠操作工艺、珍珠历史文化展示、珍品珠宝欣赏等功能一体的旅游地


5

下渚湖湿地景区改造

提升工程

新建

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景点景观、湿地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


6

防风古国文化园

新建

以防风文化(即良渚文化)为主题的遗址型旅游景区


7

下渚湖艺博村

新建

开展湿地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


8

上杨村旅游开发项目

新建

集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与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9

蠡山景区

新建

建设范蠡祠、桑林胜景等项目的文化旅游胜地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三)长兴水口茶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地理范围:位于长兴县北部,涵盖水口乡顾渚村、水口村、金山村等,共16.8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生态观光带。

2.现有项目:以浓厚的茶文化和优美的乡村环境为依托,集中了以毛草屋、竹楼农家乐、木家庄、绿野仙踪等为代表的农家乐为300余家。

3.发展问题:开元芳草地、花间堂等一些"大好高"项目开始在集聚区落户,转型发展态势已经显现,但旺盛的市场需求制约了一批原有农家客栈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意识,升级发展相对缓慢。

4.发展定位:文化型乡村度假·中国式乡村生活。

5.个性品牌:茶乡水口(上海村)。

6.重点业态:乡村民宿、生态景区、文化游憩、养生养老、旅游商品。

7.发展思路:

1)提升产品品位:鼓励业主在民宿设计中融入个人品位、在民宿服务中增强主客互动,加快农家乐向乡村民宿的升级步伐。

2)引入标杆项目:进一步加大"大好高"或"小精特"旅游标杆项目的招商力度,积极推进"花间堂"禅茶文化精品项目和芳草地乡村酒店旅游度假村的建设运营。

3)完善公共服务:通过整治提升乡村环境、制定执行民宿标准和建设安全应急体系等措施,形成集聚区高效完备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4)丰富乡村文化:加快建设乡村文化设施、大力扶持各类民间协会、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在形成丰富多彩、品味独特的乡村文化氛围。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大唐贡茶院景区

竣工

由陆羽阁、吉祥寺、东廊、西廊四个部分组成的旅游景点


2

水口茶文化景区创4A改造提升工程

竣工

完善配套设施,启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改造、星级厕所建设及整体环境整改等建设


3

绿野仙踪生态休闲项目

竣工

建设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展示、青少年农业实践基地、采摘体验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


4

水夹公路建设

续建

打通水口至太湖游线的通景公路


5

开元芳草地乡村酒店

新建

建设综合性旅游度假酒店


6

区域环境整治工作

新建

开展景区给排水工程、卫生院建设工程、水夹公路建设工程


7

仙露天缘

续建

集茶叶种植、研发、加工、茶文化展示、茶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示范基地


8

花间堂禅茶文化

精品酒店

新建

建设精品度假民宿,完善文化休闲、健身娱乐、配套餐饮、文化交流及会议等设施


9

休闲绿道建设

新建

休闲度假设施,串联主要景区景点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四)长兴泗安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地理范围:位于长兴县西部,包括泗安镇仙山村、庆丰村、长丰村、二界岭村、毛家村、云峰村、罗家地村、长中村、长潮村等诸多具有乡村田园风貌的特色村,面积约85.7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生态观光带。

2.发展现状:以现代农业观光、湿地文化展示为主,现有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扬子鳄村、二界岭·中国普罗旺斯乡村度假地、浙大农业科技园及大地说书园、旺湖杜鹃园、薰衣草风情园、樱桃采摘园、休闲茶园、玫瑰观光园等六大农业观光园,其中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扬子鳄村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发展问题:仙山湖自然生态良好,但核心旅游吸引力不突出;住宿娱乐等旅游设施不足,度假氛围相对欠缺。

4.发展定位:湿地仙境观光·花海田园休闲。

5.个性品牌:多彩泗安。

6.重点业态:主题庄园、生态景区、创意农业、婚庆旅游。

7.发展思路:

1)湿地奇观化:通过水上森林、水岸花海和水中鸟岛等项目的建设,增强仙山湖湿地景观的奇异性和仙境化。

2)产业链条化:通过特色美食、旅游商品和体验项目的主题化开发,延伸集聚区观光农园的产业链条。

3)园区庄园化:通过主题客房、游憩项目和文化环境的创意提升,实现观光农园向主题庄园的升级发展。

4)乡村主题化:结合农业观光园的产业类型,对邻近的乡村聚落进行特色景观和农事活动的设计开发,打造一批主题化的村镇。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艳阳果圣山庄

竣工

集住宿疗养、餐饮娱乐、旅游休闲、会务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庄


2

快活岭观光园

竣工

建设水上餐厅、森林茶吧、垂钓休闲等设施


3

仙山湖景区综合

提升工程

续建

建设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集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现代农业、文化休闲、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4

薰衣草风情园

续建

建设跨路景观天桥、摄影取景点、梯田景观带、蜂文化游客体验区


5

归园田居文化旅游项目

新建

以"归园主义"为理念,打造以三境、八趣为特色文化旅游度假基地


6

大地说书园

新建

石榴种植园


7

玫瑰文化产业园

新建

玫瑰种植、玫瑰文化展示等建设


8

湖高地葡萄酒庄

新建

建设逃牛馆、葡萄公寓、湖边公寓式酒店、森林公寓式酒店、竹林公寓式酒店等


9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新建

建设教学培训中心、多功能厅、茶园、接待中心等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五)安吉黄浦江源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区域范围:位于安吉县西南部,包括章村、报福、杭垓三个乡镇,主要包括章村镇长潭村、郎村村,报福镇石岭村、深溪村、景溪村,杭垓镇姚村、缫舍等重点乡村旅游区块,区域面积约505.4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山地度假带。

2.发展现状:区内环境良好,群山环绕,现有龙王山景区、深溪大石浪、浙北大峡谷等景区以及漂流项目,其中浙北大峡谷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区内高山农家乐独具匠心、特色明显。

3.发展问题:"黄浦江源"这一观光品牌在休闲度假背景下日趋老化;现有的旅游项目较为分散,难以形成集群效应;漂流等旅游活动具有特色,但户外运动项目类型总体上尚不丰富且档次不高。

4.发展定位:山地度假新天地·户外运动大本营。

5.个性品牌:黄浦江源。

6.重点业态:乡村民宿、生态景区、文化游憩、养生养老、运动休闲。

7.发展思路:

1)统一塑造北天目度假品牌:整合分散的旅游项目,统一塑造"北天目度假"品牌,实现统一品牌、统一营销。

2)着力建设山地度假风情小镇:引导旅游项目在报福村的相对集聚。引入多元度假住宿设施,丰富度假生活场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将之打造为具有规模和集群效应的山地度假风情小镇。

3)引导发展生态养生项目:积极导入绿色膳食、保健运动、健康体检等生态养生项目。

4)丰富山地户外运动类型:大力发展山地探险、自然休闲、科考教育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鼓励成立户外运动俱乐部,为户外运动提供运动装备供给和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开展相关的户外竞技比赛,积极推动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浙北大峡谷

改造提升

实施景区改造提升工程,确保景区品质及接待服务水平有所提升


2

深溪大石浪旅游度假区

续建

石浪科普体验区与山地运动休闲区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3

阿里拉•安吉度假村

续建

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度假村


4

789休闲度假酒店

新建

精品度假酒店


5

南无山养生谷

新建

新建集休闲养生、度假接待等功能的高端养生度假酒店


6

大场坪

新建

会务接待、休闲度假、景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等建设


7

田园洪家农场

新建

集采摘、垂钓、嬉水等多种体验项目为一体的农业园区


8

枫林山民宿

新建

打造精品民宿集聚区


9

云半间度假酒店

新建

对当地民房进行改建装修,另进行配套道路景观建设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六)安吉中国大竹海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区域范围:位于安吉县南部,包括天荒坪、山川、上墅三个乡镇,主要包括天荒坪镇银坑村、余村村、大溪村,上墅乡董岭村、龙王村,以及山川乡全境等重点乡村旅游区块,区域面积约234.3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山地度假带。

2.发展现状:以中国大竹海生态景观、高山农家度假为特色,拥有江南天池、中国大竹海、藏龙百瀑、董岭农家等特色资源,是安吉县美丽乡村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3.发展问题:受地形限制,旅游项目总体较分散;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农家乐缺乏创新升级动力,保持着面向中低端市场的惯性发展。

4.发展定位:竹风情山地度假·竹文化创新摇篮。

5.个性品牌:大竹海。

6.重点业态:乡村民宿、生态景区、文化游憩、创意农业、婚庆旅游、旅游商品。

7.发展思路:

1)提升产品品位:通过房前屋后竹景观的营造、室内室外竹文化的呈现、白天黑夜竹风情的演绎,整体促进农家乐向乡村民宿的升级发展。

2)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发挥安吉县竹产业协会服务旅游的职能,将这一竹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拓展为竹文化创新中心,促进竹文化在湖州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丰富、深化与传播。

3)完善公共服务:通过旅游服务(集散)中心、绿道体系建设和村落风貌改造等公共服务的配套完善,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吸引力。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安吉浪漫山川景区

竣工

集"都市边缘、大山深处、风情邂逅、登山观光、山峡漂流、户外探险、科技研发、佛法养性、度假体验、养身长寿"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2

安吉大年初一风景小镇

旅游综合体

续建

涉及合院式风情度假酒店、风情度假酒店休闲区、多层客栈区、风情街区及体育休闲设施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3

仙龙峡综合休闲

续建

1.2公里安吉首条竹海观光索道、露营拓展基地、暗夜公园、巴伐利亚风情度假酒店、大型游客服务中心等


4

老树林

续建

集特色、高档、生态、轻松、自由、人文气息浓厚的旅游交流区为一体的特色民宿


5

中国大竹海旅游区

扩建

集休闲观光、餐饮运动、野外拓展、疗养保健、山地人居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


6

隐居安吉禅文化精品 度假庄园

新建

由安吉客堂、安吉精舍、禅艺工作坊、隐医堂等功能区块组成


7

栖居竹世界

新建

集体验、展示、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适合竹下休闲经济的竹世界体验项目


8

高山漫谷花间堂

新建

休闲度假酒店


9

山川芙蓉谷

新建

集佛教文化,涧,瀑,岩,植被,野生动物等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七)湖州(妙西)茶文化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地理范围:位于湖州市中心城区西南部,以妙西镇至埭溪镇的妙新线、妙峰山景区和老虎潭水库景区为主体,同时包括长兴县城山沟景区,面积约34.9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生态观光带。

2.现有项目:以城市近郊乡村田野风光、山村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农庄和陆羽茶文化活动为特色,汇集了妙峰山茶文化景区、霞幕山、老虎潭等风景名胜。

3.发展问题:妙西文化资源丰富,但在茶文化、宗教文化、西塞山文化等主题品牌选择上举棋不定,尚未真正形成统一认识;不少旅游项目已经落地建设,但尚未形成规模,集聚区地处湖州近郊且邻近高铁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但道路交通体系不甚完善。

4.发展定位:中国式乡村度假·江南版世外桃源。

5.个性品牌:茶圣故里(台湾村)。

6.重点业态:乡村民宿、生态景区、文化游憩、养生养老。

7.发展思路:

1)高举西塞山品牌:注册"西塞山"乡村度假品牌,将茶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融入到这一整体品牌之中,统一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

2)建设引导性项目:加大绿道、标识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并试点建设引导性乡村度假项目,形成示范效应。

3)争取大企业合作:积极争取大型旅游企业的旅游投资,同时加大重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力度,尤其是争取西塞山景区、吴兴园林酒店、江南隐士谷和慢生活街区等品牌项目的落地建设。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鸟之家户外休闲运动项目

竣工

以乡村旅游为主题,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活动区、露营区、水上运动活动中心、画家村建设等


2

月亮湾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续建

建设集高端木屋度假、农业种植观光、休闲娱乐、SPA温泉、生态文化体验等等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大型旅游区


3

玲珑湾生态园(台湾村)

续建

建设以生态农业、自然山水文化旅游等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度假园区


4

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精品示范区

新建

建设融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点游览休闲养生、宗教研修、旅游房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精品示范区


5

珍珠泉慢生活

体验区

新建

完成全长7公里的自行车绿道建设项,全长2.2公里的妙新线风景廊道(红枫长廊)建设项目,全长2.2公里的饮马寺古道修复项目,建设珍珠泉综合体、珍珠泉度假区及滑草场等


6

吴兴园林酒店

新建

可居住的江南园林,诗画意境营造,主题客房,演绎餐饮,会议购物


7

江南隐士谷

新建

隐士文化特色,养生度假地,上强精舍寺,山地户外运动


8

慢生活街区

新建

兼具集散功能的休闲街区,整体意境营造,餐饮、住宿、购物


9

西塞山前度假村

新建

建设以养生、自然山水文化旅游等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度假园区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八)吴兴滨湖(移沿山)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地理范围:位于吴兴区滨湖区块,以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八里店南片省级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为主体,面积约28.4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庄园休闲带。

2.现有项目:以太湖南岸滨湖水乡风光、生态农业体验为特色,汇集了钱山漾遗址、移沿山生态农庄、绿叶生态园等重点区块。其中移沿山生态农庄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3.发展问题:该区是湖州主要的溇港圩田系统的承载地,具有独特而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开发力度不够;部分农庄的管理有待提升,配套产品开发有待加强。

4.发展定位:溇港生态度假·创意庄园休闲。

5.个性品牌:丝绸小镇(韩国村)。

6.重点业态:乡村民宿、主题庄园、生态景区、文化游憩、创意农业。

7.发展思路:

1)生态科技渗透:将绿色建筑和智慧管理渗透到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强调乡村社区的生态化发展。

2)溇港民宿引导:对集聚区的溇港格局进行严格保护和修复,引导发展具有溇港水乡风情的民宿客栈和民宿社区,从建筑风貌、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等领域传承和弘扬太湖溇港文化。

3)创意庄园先行:大力发展以庄园为载体的创意农业和创意商品,为主题庄园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

4)聚集互动发展:鼓励乡村旅游聚集发展,即礼仪溇港民宿和主题庄园应在空间上相互邻近的优势,实现区域内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形成村镇和庄园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

5)世界丝绸之源:深入挖掘钱山漾遗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蚕桑古文化为核心,做好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展示,助推丝绸历史经典产业振兴发展。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移沿山农庄

竣工

集农家土特产、瓜果采摘、垂钓、花卉欣赏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2

西山漾水景观

公园

竣工

山、水、田、园等景观要素,丰富湿地植物资源


3

潘季驯纪念馆

竣工

主要建筑包括陈列馆、治水长亭、望湖轩、纪念碑亭、牌坊及木栈道等


4

西山漾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

续建

以西山漾为核心,建设集生态湿地公园、婚庆广场、书画主题公园、田园慢城等一体的大型生态休闲旅游综合体


5

吴兴书画院

新建

由吴兴书画名人园和吴兴书画产业基地两大部分组成


6

移沿山生态景区

新建

完善接待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7

溇港民宿群

新建

渔文化景观,渔俗活动,特色美食


8

钱山漾(潞村)大景区

新建

集蚕桑文化、潞村民宿、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和会展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大景区


9

西山景区

新建

集都市商务游憩、湿地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旅游综合体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九)南浔浔练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地理范围:位于南浔区,涵盖南浔、练市两镇,浔练公路沿线为主干道,包含辑里、施家浜、横街、神墩、沈庄漾、花林、农兴、荃步、召林等9个村,面积约23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庄园休闲带。

2.发展现状:以水乡古镇、湖丝文化、湖羊文化、农耕文化为依托,现有世友生态园、申浩科技农场、国丝文化园、青藤葡萄园等项目。

3.发展问题:现有农庄发展态势良好,但沿浔练公路布局较为分散,集群效应不强,现有旅游产品类型相对单一和粗放,整体品质有待提升。

4.发展定位:精品农业·七彩庄园。

5.个性品牌:休闲浔练。

6.重点业态:主题庄园、创意农业、养生养老、旅游商品。

7.发展思路:

1)农业品牌化:依托农业庄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产品加工、融入地方文化,打造若干农业产品品牌。

2)农庄景区化:通过设计开发有品位的建筑景观、有趣味的游憩活动和有特色的住宿设施,实现主题庄园的景区化建设与提升。

3)商品创意化: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拓展创意维度,开发类型丰富而卖点独特的旅游商品,促进农庄购物的升级发展。

8868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申浩农庄二期

续建

建设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


2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养生文化中心

续建

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养生休闲娱乐、星级酒店等项目


3

世友生态园

提升

集葡萄园、果园、垂钓区、餐饮休闲区为特色的多品类乡村旅游产品


3

南浔国际香草园

新建

建设集休闲旅游、医疗度假产业、养老社区、婚庆产业、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五大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


4

美丽乡村景区化建设

新建

重点以"魅力水乡示范村"中已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庄、旅游点为基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一村一景"


6

甲午塘休闲综合体

新建

以餐饮、休闲、娱乐、访古为主,可提供古镇采风、湿地观光、文化修学、美食餐饮、宗教朝觐和商务会谈等一系列旅游服务


7

辑里丝绸文化产业园

新建

以"辑里湖丝"为依托,打造集湖丝发源展示、研发设计,现代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


8

时光列车主题

度假酒店

新建

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以孩童为中心,体现时尚与怀旧风格,集感恩、教育、聚会、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主题酒店


9

波尔多庄园

新建

配套以餐饮住宿、葡萄及葡萄酒文化展示、旅游购物、品酒活动、私人舞会等功能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十)南浔荻港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1.地理范围:位于南浔区,涵盖和孚、菱湖两镇,以和孚镇荻港村为核心,和新公路(和孚至菱湖段)沿线为主干道,包括荻港、新荻、竹墩、射中、下昂和新庙里等6个行政村,面积约为31.2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属于庄园休闲带。

2.现有项目:以江南水乡渔文化、桑基鱼塘、水乡古村落为特色,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展示区,其中荻港渔庄景区最具有代表性。

3.发展问题:荻港渔庄作为浙江省五星级农家乐、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发展态势良好,但荻港古村在古镇林立的江南,建筑和文化个性上难以鹤立鸡群,荻港桑基鱼塘作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突出但观赏体验不足。

4.发展定位:荻港古村慢生活·岛基桑园新江南。

5.个性品牌:水乡小镇。

6.重点业态:乡村民宿、生态景区、主题庄园、文化游憩、婚庆旅游。

7.发展思路:

1)可看性的景观营造:通过水上森林、鲜花古村和运河足迹等旅游项目开发和遗产保护工程,从景观上增强桑基鱼塘和荻港古村的可观赏性。

2)可参与的项目设计:通过丰富民间渔俗和乡土节庆活动以及桑基鱼塘博物馆建设,提升集聚区旅游项目的可参与性。

3)慢生活的商业空间:通过传统购物、市井生活和休闲庭院的开发建设,在荻港古村营造一种慢生活的游憩商业空间。

4)升级版的住宿群落:通过水乡洋家乐、桑基鱼塘民宿和荻港古村主题客栈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度假住宿群落。

8.支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

1

荻港渔庄

竣工

集观赏、垂钓、休闲、度假、娱乐、美食、示范教育等多元化于一体的生态型度假庄园


2

凤凰洲文化养生度假区

续建

重点建设以农业观光、湿地旅游、商业会展及农村新社区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观光项目


3

荻港景区创4A改造提升工程

新建

启动创建工作,对照国家A级景区评定标准强化软硬件建设,完善配套服务


4

苕溪渔隐·荻港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区项目

新建

古村落的古建修复,建设艺术名人俱乐部、耕读书院、传统文化艺术部落、养生度假中心等内容


5

美丽乡村景区化建设

新建

重点以"魅力水乡示范村"中已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庄、旅游点为基础,建设"一村一景"


6

桑基鱼塘文化体验区

新建

水上森林,水岸花海,飞鱼漾,观鸟岛,油基鱼塘


7

荻港古村休闲度假区

新建

整体环境塑造,巷弄体验街区,大宅门府邸,荻港人家客栈


8

竹墩•乐活小镇

新建

依托竹墩古村,引进先进的养老地产模式,打造集生态种植、康乐中心等功能齐备的田园型养老社区


9

浮霞郡生态旅游区

新建

突出对桑基鱼塘的整治和保护,打造游船、整治河道、开发连通两个村的水上游线;利用旧的水塔资源,改造新的景点景观雕塑


10

十个一工程

新建、续建、改造相结合

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文化互动展示场所、一条健行道、一套环卫系统、一套标识系统、一套信息宣传系统、一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一组农事活动项目、一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深化管理体制

深入探索湖州市旅游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四级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旅游部门统筹、协调、指导、管理旅游业发展职能,强化市旅游委员会对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增强乡村旅游工作力量。在市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指导下,各县区和乡村集聚示范区关联的重要乡镇要建立相应的乡村旅游办公室,切实做好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互促发展的长效机制。各县区旅游协会要分别成立乡村旅游分会,共推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所在的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要成立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和工作站,建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运营组织,开展证照办理、宣传促销、纠纷调解和规范管理等服务,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协会及合作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成立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院,制定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的建设标准和退出机制。

优化政策支持

建立政府扶持、金融支持、农民投入、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出台促进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提升发展的综合性扶持激励政策。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向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倾斜,重点支持集聚区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和"十个一工程"建设,改善和优化集聚区旅游发展环境。国土部门要做好省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用地指标向上争取和保障工作,做好国家土地流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土地政策的指导工作,并通过土地复垦点状供地等形式,全力保障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建设用地。市、县区应在年度用地计划中,对省、市重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给予用地指标的支持,每年给予一定的用地指标支持示范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

三、细化监督考核

建立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建设季度例会制度,集体商议乡村旅游发展有关问题。建立示范性集聚区试点建设督查通报制度,根据各县区、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对落实试点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建立集聚示范区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部门、县区、乡镇、村的逐级工作考核。根据发展规划精神,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制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加大绩效评价和考核力度,对推进集聚区试点建设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项目资金补助和工作表彰等奖励。

四、强化氛围营造

   将推进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惠民富民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发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支持并投入到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建设中。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要分别设计宣传口号,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各大新闻媒体宣传优势,设立专栏加大对乡村旅游改革和集聚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报道乡村旅游改革和集聚区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宣传好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乡村旅游改革发展与集聚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