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滨,素以美食天堂之称。凡品尝过湖州丁莲芳千张包子丝粉头的顾客,都会被那选料精致,风味独特的珍馐鲜汤所吸引。
丁莲芳千张包子创始于公元1878年(清王朝光绪四年),创始人丁莲芳见当时市场上的牛肉丝粉汤、油豆腐丝粉汤的销路不错,灵机一动,配上千张制作的包子,挑担沿街叫卖。千张包子是用黄豆特制的豆制品千张做皮,肉馅为纯精腿肉、干贝、开洋,配料新鲜,吃口好。
丁莲芳在千张包子、丝粉头的质量上下了功夫,为了使自己的千张包子式样不一般化,将千张包子改制成方形的,后来又改进为3㎝等边三角棱柱型,每只重28克,这种包子的式样不仅新颖而且馅汁不会渗出来。自此,丁莲芳的千张包子丝粉头逐步成为湖州城里一种独具风格、汁鲜味美的风味小吃。
丁莲芳生意越做越大,积累慢慢增加,丁莲芳千张包子由挑担叫卖改为设店坐堂经营。1881年丁莲芳千张包子店在湖州城中的闹市区骆驼桥问世。在湖州城中的闹市区设店坐堂经营,前店后坊。别出心裁地定制了一个紫铜大暖锅,边烧边卖,生意红火。
1931年丁莲芳病故,他的儿子丁焦生子承父业,成为一店之主。与妻一起经营丁莲芳千张包子店。丁焦生一直坚持传统保证千张包子的口味,因此丁莲芳千张包子在湖州享有盛誉。
1978年陈连江担任丁莲芳千张包子店经理,在保持传统风味特色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创新,把操作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生产效率。并设计制造了“不锈钢包子定型蒸熟器”,包好的包子可以直接装放在定型器中,用蒸汽直接蒸熟,可以减少捆扎和装篮子两道工序,克服沸水煮包子易破损的缺陷,而且蒸出的包子使传统的“三角棱柱型”更为明显,色、香、味、型稳定,更具特色。
2001公司为扩大经营范围和销售领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在八里店镇工业园区购置土地,建造了千张包子生产基地、配送中心及丁家大院,形成一定规模。同时,丁莲芳人在坚持“勤工、好料、诚心、创新”的祖训,返聘第四传承人周淑琴担任公司质量总监,不断向规模化发展,将“丁莲芳”这块老字号的品牌做强做大。
丁莲芳千张包子为纯手工制作,其中包制成型工艺尤其特色,制作技艺工序为:
选择材料
1. 主料:千张、纯精腿肉、名贵干贝、开洋、上等芝麻
2. 佐料:食盐、味精、白糖、上等黄酒
3. 调料:辣酱、鲜酱油、猪油
4. 辅料:纯绿豆丝粉
主料处理
1. 肉粒:将纯精腿肉先洗清沥干,去骨、去皮、去膈、去膜、去筋,切成片,再切成条,然后切成1厘米见方的肉粒。
2. 千张皮:千张切成特定的三角型:取千张(26cm×42cm): 26cm宽切去5cm,对折成21cm×21cm,对角切成二个三角形,5cm长的千张边条切成4条,做垫头。
3. 芝麻:剔除杂质,洗清沥干,放入锅内炒熟捣碎待用。
4. 干贝:剔除杂质,清洗沥干,用黄酒浸泡,然后蒸熟。
5. 开洋:剔除杂质,清洗沥干,黄酒浸泡待用。
拌料
将肉粒放入适量上等黄酒、莲花牌味精、白糖、食盐进行手工拌匀。
包制成型
将切好的千张平铺,将垫头放在千张上,取肉馅、干贝、开洋放在切好的千张上,用手将千张卷起裹成3cm×3cm见方的三角形棱柱状;
装篮定型
将包好的千张包子用笋壳丝五个一捆扎好,放入毛竹丝篮中排好,用毛竹片夹住千张包子固定;
水煮成熟
1. 将毛竹篮放入沸水中蒸煮15分钟至熟,捞出,拆下毛竹夹子,将煮熟的包子放入竹制扁篮中。
2. 煮熟后的千张包子呈等边三角棱柱型,肉嫩不腻,粉软可口,味美鲜香。
调料制作
1. 辣酱:将辣椒去蒂清洗沥干,磨成粉未放入适量盐拌匀,油锅烧热后倒入辣椒汁、辣酱(按比例),熬至水份干,颜色暗红色,加入味精、白糖、芝麻煸炒。
2. 猪油:将板油清洗沥干,切成小块,放入锅内熬制,颜色以淡黄色为适。
3. 鲜酱油:将食盐、老抽酱油、味精、清水倒入锅内配制。
辅料制作
将绿豆浸泡后加水磨成粉,沉淀浸泡在七石缸,用时撬出打浆,通过筛眼注入沸水锅煮熟捞出,放入温水里涨泡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