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部门文件
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实施方案 (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7日
来源: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湖州市文物局)
字体:【

 

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16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的部署要求,推动湖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体系

构建时尚多元的文化生态链,形成现代化的度假旅游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提升湖光山色·度假之州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构建文化生态。建设精神文化富足、文化遗产赋能、文化产业富民的新时代文化生态新样本,彰显时尚多元的城市文化个性和驻足心灵的乡情乡愁,建成东亚文化之都。

——壮大产业规模。以绣花功夫提升品质,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村景区化全覆盖,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到2025年,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占GDP比重10%以上,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20%以上,再现美丽繁华新江南景象。

——供给优质服务。构建线上资源互通、线下主客共享的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衡、可及。全市乡镇文旅驿站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到10次以上,建成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示范市。

——共享发展成果。迭代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推动土地、金融、税收、人才等政策解渴管用,规模以上文化和旅游企业数量扩容60%,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达18%以上,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二、工作体系

文化先行、产业引领、品质提升、共建共享为重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多元、互补、普惠、共享,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一)保护传承,实施文化生态亲民行动

1.加强传统文化保护振兴。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文物安全三责、三防、四险专项整治行动,推广应用一库一图一清单文物安全风险隐患监管系统。高标准推进毘山遗址、下菰城遗址、安吉古城遗址、七里亭遗址等国家、省、市三级考古遗址公园群建设。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引领性工程。保护修缮古桥、古街、古建筑、古道等古字号达到150以上。建设蚕桑丝织、竹文化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长兴紫笋和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茶技艺和相关习俗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传统工艺、戏剧、曲艺的保护传承,擦亮湖剧传习中心品牌,打造优质非遗生态圈。开展乡村非遗工匠培养计划。(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城市集团、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2.促进活化利用提质升级。深入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湖州段)诗路文化带建设,完成大运河及诗路文化带保护利用项目15项。推动南浔、双林、善琏、新市、菱湖、练市六大运河古镇集群化发展,开发推出文化探源看江南等主题研学线路,打造1-2个运河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实施非遗再造工程,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礼物,鼓励乡村非遗产品及衍生品开发。打造5条以上省级非遗旅游路线,建成5个以上浙江省戏曲之乡,培育建设10个以上非遗体验点、5个以上非遗曲艺书场,全方位延长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3.打造江南特色文化标识。建立从资源普查、基因解码、规划设计、立项建设到验收评价的链条式文化标识建设体系。立足太湖溇港、桑基鱼塘等文化标识的类型和特色,高水平推进基因解码成果的转化利用项目,分阶段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群、大运河古镇集群、中国乡村博物馆群等一批文化标识示范点建设,建成一批城市文化地标、文化公园和文化街区。推动湖州文化走出去,打造东亚书画交流基地、全国丝绸文化研学论坛等平台,拓展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渠道。(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二)深度融合,实施生态旅游富民行动

4.加速城镇村全域景区化。加大景区镇建设力度,率先实现城、镇、村景区化、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全覆盖,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实施城市文化和旅游聚能工程,深度整合中心城区历史文物、文化场馆、商贸街区等,推进旅游演艺、文化创意、美食体验、时尚购物等文化和旅游产品建设,建成1-2条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丰富都市夜游等业态,着力提升中心城区旅游组织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实施品质提升计划,高质量完成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行动,以绣花功夫打造旅游吸引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接待场所,完成1000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倡导绿色生态消费,建设30家以上绿色饭店。(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执法局、市产业集团、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5.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围绕长三角休闲旅游中心、中国江南文化体验中心、国际乡村度假中心三大平台建设,全方位启动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聚焦三县两区交界区域,串珠成链打造浙北秘境之旅,与南太湖文旅融合大湾区形成一静一动、业态互补的两大特色旅游带。统筹全市域资源,新建成3家以上4A级景区和15A级景区,建设1-2个以上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新增1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争创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形成具有深厚江南韵味的世界级度假区集群。全面提升国际滨湖度假大会、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等重要展会平台。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项目四十百千工程,高标准推进吴兴西塞科学谷、南浔大象酒店、德清运河新天地、长兴太湖龙之梦、安吉豆瓣音乐谷等项目建设,建成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旅综合体。(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产业集团、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6.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构建“8+X”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巩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提升滨湖度假、山地旅游、红色旅游等核心产业,培育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低空旅游、自驾车房车游等旅游新业态。积极推进文化探源看江南考古研学旅游产业试验区建设。打造全省运动休闲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培育一批优秀体育旅游项目、精品线路。挖掘地域特色,打造具有江南丝竹和太湖渔歌魅力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实现主题演艺节目常态化运营。(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7.提升市场主体实力。发展壮大一批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市级文旅投资建设平台,推进重点文旅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和全市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和运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文化娱乐、乡村旅游等行业领军企业,扶持旅游电商、旅游新业态企业发展,至2025年各类企业进入全国重点行列5家以上。加大人才要素保障,实施百名文旅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1000名左右文化和旅游精英人才。(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金融办、市国资委、市经信局、市产业集团、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三)共享成果,实施品质生活惠民行动

8.建设高标准文旅空间。优化城市文化空间布局,推进湖州市博物馆新馆区、湖州市美术馆东馆、南浔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建设,长效推进全国乡村博物馆试点建设,探索建立中国乡村博物馆联盟,构建城乡一体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擦亮文化星期天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休闲街区,布点建设文旅微景观”100个。重点打造一批集参观咨询、购物休闲、艺术体验等多元要素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全市中心镇、景区村建成主客共享的乡镇文旅驿站示范点,三年内实现45个乡镇文旅驿站全覆盖。推动博物馆、美术馆景区化,实现3A级景区村庄乡村博物馆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9.优化全方位公共服务。深入推进全国唯一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综合性试点建设,推进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和县级文化馆总分管模式,县级图书馆乡镇分馆、县级文化馆乡镇分馆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城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加快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智慧化提升,重点打造一批云阅读、云展览、云演出数字资源。聚焦市民游客多样化需求,加强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旅游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送戏、送书、送展览分别不少于600场、10万册、200场,开展诗行远方文化走亲不少于100场。(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10.共享高品质度假生活。鼓励建设特色主题度假设施,优化通景公路,完善城市旅游公交专线和旅游车辆租赁等落地交通服务。实施内畅工程,完善太湖百里观光大道、浙北秘境等自驾游线沿线旅游驿站、旅游厕所和观景平台。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举办南太湖美食节等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活动,开设100百县千碗·湖州味道体验店。稳步推进乡村民宿空间布局优化和提档升级。到2025年,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15%(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交通集团、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四)改革创新,实施现代治理悦民行动

11.探索党建引领模式。加快推进文旅行业党建联盟建设,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与村社和文旅企业组建共富党建联盟示范样板,在景区、饭店、民宿、场馆、旅行社等5大重点领域各建设1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党建联盟。深化党建引领景区村庄建设,到2025年全面建成50个景区村庄样本。优化党建工作队伍结构,选好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每年开展党建业务全员培训不少于1。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家园支部服务报到机制,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参与社会基层治理。(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12.加速数智治理进程。深化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完善湖州度假数字平台和湖州文旅驾驶舱建设,完善舒心玩”“安心游”“暖心榜三大应用场景建设,实现重点场所信息推送、客流承载、安全防范、舆情评估等方面的实时功能全覆盖。谋划未来景区、未来度假、未来营销等未来系列场景,探索智能度假管家”“景区村庄智慧脑等系统改革,实现游客多玩一天、多住一晚。按照风险隐患分级、分色、分区管控要求,推动文物、文化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安全监管应用场景运用。培育建设省级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示范区(县)2个以上,高等级景区建成智慧景区,湖州度假平台年服务人次达500万人次。(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委改革办、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13.构建五环治理体系。深化行业分类监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市场正道”“新风”“亮剑”“坚盾”“春风五大专项行动。落实文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文物安全监管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文化市场日常检查、专项督查、双随机抽查,建立物联网监控和人工智能巡检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制度,推动旅游饭店、民宿前台疾控五步法、网吧防控六步法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文旅重点领域、重要时段、重大活动的安全监管,建立权责明确、反应灵敏的假日安全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深化落实旅游新业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标准规范和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综合执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14.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加快文化和旅游行业法治化建设,健全行业分类监管体系。持续贯彻落实《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推动坡地村镇、点状供地政策落地见效。深化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全面落实示范景区村庄、乡村民宿等10项地方标准,起草编制发布《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建设与服务规范》《乡村博物馆建设认定标准》《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并力争成为省级以上标准。加强文化和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权力清单。(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司法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等)

三、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市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加强工作任务落实与责任分解,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形成工作闭环管理体系。

(二)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产业平台、就业创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领域的支持,发挥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

)鼓励改革创新。强化创新意识和示范意识,率先形成创新性、突破性制度成果,以点带面推进整体突破。选树一批样板试点,争取一批省级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加快形成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四)实施绩效评价。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定期通报任务落实进度和成效,完善问题反馈整改机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重要指标,纳入区县部门年度考核。

 

附件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附件

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2022

2025

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共性

指标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9

10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

18.5

20

全国领航标志性成果数(项)

6

8

个性

指标

人均旅游业增加值(元)

10000

13000

游客人均停留时间(天)

2.8

3.5

旅游对乡村振兴贡献度

共性

指标

乡村旅游年经营总收入(亿元)

130

150

乡村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13

15

个性

指标

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16

1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共性

指标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区(县)比例(%

80

100

个性

指标

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覆盖率(%

100

100

全域旅游示范区覆盖率(%

80

100

丰富群众文化和旅游生活

共性

指标

全市人均年出游率(次数)

4

6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4000

4500

年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9.3

15

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3

5

个性

指标

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次)

8.5

10

送戏下乡次数与行政村(社区)数比例

6

8

组织品牌节庆活动次数与乡镇(街道)数比例

12

15

满意度和安全率

共性

指标

群众对文化服务满意度(%

85

90

游客对湖州旅游满意度(%

90

95

一票否决指标

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的安全生产事故

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安全事件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