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湖州争创东亚文化之都丨湖州称为“宋词之州”的原因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来源:湖州发布
字体:【

   湖州为什么可以被称作“宋词之州”?有四个主要原因:第一,湖州是中国词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虽然不是唯一发源地,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宋词缘起于唐,今天我们看到文献上最早的词是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明清就有很多人对这首词的作者是李白表示质疑,李白汪洋恣肆、清新飘逸的风格,跟这首词所展示的凄凄惨惨的格调不一样。与李白同时代的人有写过类似的词吗?没有。比李白稍微晚一辈的人有没有呢?也没有。就是到中唐,李白去世之后的“大历十才子”出现,随后的“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都没有看到他们写过类似于《菩萨蛮》的词,也没有应和之作。大家知道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所看到的文献都是传抄的,而这个传抄者可能有意或无意的捏造了一首词是李白写的,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

《拟张志和》当代 陆俨少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考虑的核心,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张志和在湖州写了一首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颜真卿乐于交接地方文人,把酒言欢,相与酬宾。缘此,张志和一叶扁舟,翩然而来。并留下了词史上的划时代作品《渔歌子》。这首被誉为最早的文人词之一,应和之作经久不息,极大地推动了词这种体裁的横空出世和文人圈词作创作的普遍化。仅仅四十年后,这首词就传播到日本,嵯峨天皇为之心旷神怡,仿写五首以应和。而在大唐王朝,帝王诵其词想见其人,征召而不入(实际张志和已经落水而死),也以和作《渔歌子》以彰其名迹。后来,这首让南唐后主李煜仿写,南宋高宗赵构醉心,苏轼与黄庭坚痴狂,纳兰性德模拟,后人学者莫不推崇备至,极大地推动了词的萌芽成长。
    李白的《菩萨蛮》抢不了湖州的功劳,这一点无论是文学史还是地域史,都可以进行确认。前段时间王兆鹏先生在湖州做学术演讲的时候,认可张志和的《渔歌子》成为中国词的开端,这是我们确凿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原因,在中国词从初期到成熟期的重大转折阶段,在湖州产生了著名的词人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张先生于文学世家,他视晏殊为知己,和欧阳修同年,与柳永交结,提点青年才俊苏轼,让少年王安石膜拜不已。在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中,时人乐于填词相和,竞相展示文采。张先不久就因为填词而被取绰号“张三影”,因为他的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隔墙送过秋千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名言。

《十咏图》(局部) 北宋张先

    张先是在中国的词史上第一个自觉地审音律的词人。所谓审音律就是说词最早创作的时候,大家对它的平仄、押韵、字数、词调、词牌,都没有规定,反正前人写了,第一句话是3个字,第二句话是5个字,我就照着他写好了,这实际上是词的自发形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湖州词人张先开始,自觉地审音律,自觉地定格律,自觉地把这个词的词境扩大,尤其是他开始做慢词。宋词早期绝大多数都是小令,慢词和小令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小令很短,慢词很长。在大篇幅写作中,词的内容、意境和意象,可以呈现出非常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内容。我们看到早期的词,比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么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这样。如果都是这样短的词的话,它难以承载很广泛的很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词史上大家都承认张先是一个改革者、创造者、创新者。我们甚至可以把他称作一个冲锋在文学战线上的新人。这位新人突破了前人大量的束缚,开始创造一种新的文体,拓展了新的领域。词在张先之后,成为了一个不同于之前的文学题材。明清的文学批评家们对此深有感触,而现在很多人对此做了大量评论,也有盖棺定论的说法。这是第二个原因,就是由湖州的词人奠定了宋词发展的总体大方向,奠定了宋词300年的繁荣。
    第三个我们讲湖州可以称作“宋词之州”的原因,是因为湖州大量的地理名词成为宋词文化的意象。宋词当中有大量的词汇是用湖州的地名来呈现的。我们比如说“白”。
    “白”原是湖州城内一块水中陆地,就在今天莲花庄这一带,当年四面是水,中间是一个陆地,所以叫“白”。“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日落江南春。’因以为名。”唐顾况有《白洲送客》诗,白居易也曾以“决破白”吟诵之,可以说宋代之前白洲就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白”同时还叫“红蓼岸”。这几个地名正是在文学史上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涌现。写“白”最知名的就是五代温庭筠写的《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温庭筠写的是一个孤独的女性形象,就说她梳洗后,一个人坐在楼上对着江面,这显然这不是在湖州,她应该是对着“望江楼”,湖州没有望江楼。望着望着,这个江,这可能是钱塘江。然后她看着这个外面的风景非常漂亮,“过尽千帆皆不是”,一艘艘船停靠过来,她的心上人没有从船上下来。最后“斜晖脉脉水悠悠”,只流下伤心的眼泪。这个时候她想到什么呢?“肠断白”。原来她的心上人去了白洲做官,或者说在湖州做官,这白洲实际上就成为湖州的一个代称。那么在这首词里面的“白”,这从温庭筠写了这首词之后,多少人用“白”这个词汇来展示湖州,或者说代称湖州,或者是表达这种思念的文化意象。

《白红蓼图》 佚名


    自温庭筠以“肠断白”一唱三叹之后,诗词中的白洲文化意象就被反复修炼:欧阳修“人滞白”,苏轼“来从白”,晁补之“白洲渚,诗成春晚”,王安石“白洲渚正沧波”,贺铸“殷勤为过白”,陆游“醉下白”,吴潜“肯负白”,陈允平“白洲上雨初晴”,张炎“行行应到白”,陈亮“红蓼岸、白”,袁去华“西风吹老白”,汪莘“白洲畔花无数”,韩玉“身寄白洲末”,赵时行“渔歌风起白”,管鉴“梦想白”,魏了翁“白洲,芳草渡,玉湖亭”,程大昌“画舸白”,王炎“春满白”。一处白洲,写尽宋人词。乃至宋代之后,纳兰性德吟“青帘低映白”,毛奇龄诵“投竿何所,应在白洲里”。这白洲的地域,如今早已不知去向,每一句往哲前贤的精彩华章,也早已未必实指湖州城中那一方水中陆地,它早已幻化为令人神魂颠倒、魂牵梦绕的文学意象,无需确指和实证。“白”已经成为文人可以神通和意会的文化意象,蕴含了一种丰富特殊的精神内涵。

墨妙亭

    “白”几乎是宋词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和文化地理意象之一,而湖州的文化地理意象在宋词中的呈现远不是白洲一个。三百年宋词吟诵中,湖州有大量的文化地理意象被反复书写:西塞山、横塘、苕溪、石林、南园、骆驼桥、水晶宫、六客堂、卞山(又作弁山)、法华山、消暑楼、明月楼、西亭、墨妙亭、水亭、水阁、余水阁、霅溪馆、碧澜堂、集芳亭、山光亭、朝霞亭、碧波亭、绝顶亭、何山、相国池、何山、何氏书台、苕溪草堂、箬下春、顾渚茶等等,这些地名大量的出现在我们的宋词当中。比如苕溪、霅溪、苕霅,它们所隐含的内涵是什么呢?是隐逸。
    第四个原因,湖州在晚清出了词学研究大家朱祖谋。宋词史的研究,自宋代即已经开始。而至晚清,词学巨擘、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朱祖谋出,引领一代风流,成为当代词学研究学者追溯膜拜的偶像。

《疆邨先生像》吴昌硕

    朱祖谋(1857—1931)号彊村、上彊村人,湖州埭溪人。自幼生于书香门第,26岁与沈家本同年中进士,为二甲第一名传胪,可谓少年得志。多年官场历练,让他对晚清国家危难深感忧虑。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在朝堂之上大胆进谏,反对轻易启衅开战,险些罹祸。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因其远见卓识而被擢升礼部侍郎兼吏部侍郎,后转为广东学政。但他已看透了晚清政治腐败堕落与黑暗,决意弃官从学,以词学研究为己任,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转折。
    朱祖谋在词学上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并称晚清“四大家”,而其学识高卓又远超诸人之上。他搜集唐宋金元词家专集163家作品加以勘校,印刷出版词学大型总集巨著《彊村丛书》。《彊村丛书》将宋代词人“一网打尽”,全部经过他的手一一的校勘,这个贡献非常大的,我们今天的教科书上的内容,宋词规范的写法,就是用朱祖谋的。古文献里面一首宋词的版本是很多种的,但以朱祖谋为准。朱祖谋尤其钟爱桑梓故里词人词集作品,辑历代湖州词人词作完成《湖州词征》30卷、《国朝湖州词录》6卷,成为晚清民国享有盛誉的词学泰斗。

疆村词》书影

    朱祖谋既是词学研究史上的集大成者,传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填词大师,也是现代词学的开山鼻祖。他对词学研究开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填词作品《彊村语业》被后世奉为圭臬,被学者批点、校注、详解。他于词学普及也颇费心机,曾精选完成《宋词三百首》,被后世反复出版,成为与《唐诗三百首》媲美的普及性读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提携后学,声望极高,被视为唐宋到近代数万千词学“殿军”。他的弟子如吴梅、龙榆生、夏承焘、陈匪石等后来都成为卓越的现代词学研究学者。目前国内高校教研词学的老师和海外知名词学研究学者,大多为朱祖谋的三传、四传甚至第五、六代弟子。

    朱祖谋临终将平时自己所用两方砚台授予青年词学学者龙榆生,以示学术衣钵传承,夏敬观、徐悲鸿等纷纷以“授砚”为题材绘画,成为学术史上佳话。朱祖谋生前也慷慨解囊,经常接济友人。挚友况周颐(1859—1926)是广西桂林人,号蕙风,研究宋词五十年,卓有成绩,有《蕙风词话》《蕙风簃随笔》等多部词学著作。二人相互砥砺,研学宋词,交往密切,约定死后同葬。二人分别于1926年、1931年病逝后魂归湖州南郊道场,二墓相邻仅十几米,如今已成为重要的词史名胜,历年皆有海内外学者前来拜谒。

本文作者: 潘明福 刘正武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