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旅动态 >媒体聚焦
(南太湖号)村游富农·百村行|窑里村:看“养猪村”如何变成3A景区村庄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5日
来源: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湖州市文物局)
字体:【

湖州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兴起,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动能。

眼下,村游富农共富班车已启程。该班车将辐射带动727个景区村庄,32万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湖州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推出《村游富农•百村行》,深入基层乡村,挖掘乡村旅游新业态,乡村度假新生活,乡村文化新气象,乡村致富新典型,聚焦一个个“村游富农”的鲜活样本,描绘全域旅游富农新图景。

 

村庄名片:坐落于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邻水而居,自然景观优越,独具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村韵。千年古窑文化独具特色,是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吴建勋/摄

 

蝶变

四月,正是春光最盛时。走进善琏镇窑里村,乡间小路清新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巷陌花木扶疏,碧水环绕,一幅古朴恬静的水乡画卷映入眼帘。

时不时,有游客或漫步桥头,或倚栏凭眺,拍照打卡,流连忘返。

 吴建勋/摄

 吴建勋/摄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步步皆景的江南水乡农家村落,曾是令人捂鼻蹙眉的“养猪村”。几年前,全村还有50多户村民以生猪养殖作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村中猪栏遍布,养殖粪污直排、臭气熏天。

近几年,窑里村痛下决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进行环境整治,深入挖掘旅游特色,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窑里村花“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以“水漾生活、欢乐窑里”为主题,疏通河道,改善水环境,整合利用旧猪棚、旧制窑作坊、旧农房等闲置资源进行微景观打造。

如今的窑里,一湖清水漾碧波。漫步村中,老物件装饰的景观小品、独具创意的墙面设计,还有猪栏书吧、蚕房咖啡厅等一批网红公共空间,让乡村风貌变得古朴清新又文艺。

村里还配套打造了陶丕乐园、砖瓦文化长廊、素质拓展基地、“父亲的菜园”等一批休闲娱乐体验设施,成为亲子游、团建的好去处。

 吴建勋/摄

 吴建勋/摄

 

“我们窑里村,窑文化就是我们村的一张金名片。”窑里村党支部书记何明发告诉记者,为了激活“窑”文化,做足“窑”旅游,村里将占地2亩的废弃猪棚改建成窑文化馆,完整展示了窑里悠久的窑烧造历史。

特别是由800个色彩各异的陶罐陈列成“千窑墙”,3万余块红砖制成的“古窑历史遗址”,极具特色,成为村里的网红打卡点

吴建勋/摄

 

环境美了,项目进来了。短短一年内,村里先后开起了2家民宿、3家农家乐,还有家庭农场、乡村特色工坊等。窑里村驻村第一书记邹海明感慨道,窑里村民切身感受到村庄环境转变带来的实惠。

看到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68岁的村民邱水金,租了村里的闲置老屋改造一番开了一家特色面馆和小卖部,在家里一年就能赚4、5万元。

据悉,2021年,窑里文化游已吸引周边游客10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200万元,助力村级集体增收25万元。

 吴建勋/摄

 

眼下,窑里村又和相邻的观音堂村、含山村一起抱团,联手打造美丽乡村样板片区。

“规划建一条生态休闲绿道,串点成线;还要打通一条3公里长的水运环线。总管桥自然村的一处闲置桑树地计划改造成一个儿童游乐场……”提及未来,邹海明信心满满,“我们要继续做出辨识度,促进乡村旅游全域发展,让更多村里人留得住,更多城里人愿意来。”

 

乡韵

 

 吴建勋/摄

“来,小朋友,看看,这个碗是这么捏的……”今年59岁的朱群英,正在窑文化馆的陶艺体验区,向游客传授陶艺制作的经验。这也是窑文化馆的特色项目。

窑里,以千年古窑文化闻名。曾经,很多村民家,自己造房子用的砖头瓦片,都是自己弄个土窑烧出来的。

朱群英是窑里村村民。3年前,窑文化馆建成后,引入“半斤泥”品牌,她就来到这里,担任陶艺工作人员。她上手很快,做起各种陶陶罐罐来得心应手。

 吴建勋/摄

 

“来的人挺多的,尤其是周末。我平时负责卫生的打理,小朋友来体验时,我就会去教他们。门口桌子上那些装饰多肉花卉的花盆,都是我做的。”对于眼下的这份工作,朱群英干得非常开心。和泥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她怎么也没想到,如今自己捏的泥巴还成了艺术品。

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窑里村的乡村活力瞬间被激发了出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匠人归来。

年轻人陈利华利用手艺回村开发仿古砖砚文创产品,利用网络营销到全国各地;插队知青马引娣还打算把自己的竹编工作室长期驻扎在村里……

 吴建勋/摄

 

再过二个月,村里二幢废弃的老房子就要被改建成一个雕塑馆和一个非遗传承馆。“深入挖掘展示我们窑里吹打、砖砚等特色乡村民俗和乡土文化,留住一份乡愁记忆。”村党支部书记何明发说。

 

村游小贴士

 

来到窑里,当然少不了到窑文化馆体验一下窑文化。这里可容纳150人体验制陶,已成为善琏网红打卡地。

制陶体验后,还可以来一个采摘体验。与窑文化馆一路之隔,就有个桑葚采摘园和一个黄桃园。

窑里的桑葚,引进的台湾品种,是彩色的。这个时节,桑果已经挂满枝头,4月底就可以开始采摘了。黄桃也已经开始坐果,不过想吃到香甜可口的黄桃,还得等到6、7月份。

说起窑里的美食,这个季节是一定要尝尝当地的麦芽塌饼了。麦芽塌饼,据说源于蚕花娘娘的传说。是江南春天的一道专属美味,也是窑里人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上佳点心。咬一口,沁人心脾的清香和甜糯,同时还有一种敦厚的香气, 让人食之难忘。

村里有好几农家乐,菜品各有特色。

这里要说一说“窑里仙境”里的“八桥宴”。窑里邻水而居,有水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桥。“窑里仙境”结合村里的安庆、总管、永福、前兴、杨官桥等八座古桥文化,推出“安庆节节高”(冬笋炒青椒)、“总管江南春”(农家麦芽塌饼)、“永永福流”(鸡蛋咸菜炒尖椒)、“前兴未尽秋芋紫”(野葱烧芋艿)、“杨柳青青好运红”(农家咸肉菜饭煲)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八道乡村美食。

 

声音

 

窑里仙境农家乐老板 陆惠民


 我是德清新市人,之前来窑里村做绿化项目,被这里的环境和文化吸引,就决定来投资农家乐。去年12月底开业,生意还不错。我还在村里建了个“父亲的菜园”主题休闲农场,游客在菜园里,直接挑选食材,这种模式很受欢迎。

 

砖砚制作匠人 陈利华

 以前在外打工,看到村里发展的这么好,我就回来了。依托村里的窑文化特色进行仿古砖砚文创制作,利用网络营销到全国各地。

 

窑文化馆工作人员 朱群英

 以前在家里织绣花机,很辛苦。现在乡村旅游搞起来了,我被聘到窑文化馆来上班。在家门口“玩泥巴”还能挣钱,每天都很开心。

 

湖州田园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者 李珠琴

我是窑里村的媳妇,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我搞乡村休闲农业的信心更足了。今年3月我们尝试田间灶头野火饭,很受欢迎。接下来,还要推出农事采摘、垂钓等项目。欢迎大家来我们村体验。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