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争创东亚文化之都|在传承中创新,百年湖剧正青春!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8日
来源:文旅湖州
字体:【

        “三月初三正清明,罗家村家家户户吃馄饨。我家人多更闹猛……”前段时间,湖州湖剧传习中心与GMC人声乐团合作,以湖剧演员为主唱,全新演绎的湖剧mix阿卡贝拉《馄饨赋》MV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轻松俏皮的表演,清新流畅的曲调,令人耳目一新。网友们直呼:这个版本太好听了!

        GMC人声乐团,成立于2018年,是由湖州本土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混声阿卡贝拉人声乐团 。这次与湖州湖剧传习中心的合作,让古老的湖剧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阿卡贝拉,大家或许对它还不甚了解。阿卡贝拉即无伴奏合唱,是指没有乐器伴奏,用多个人演唱各个声部(或者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完成的一种表演方式。音色丰富、立体感强、听觉体验更具层次感,这是它的特点。


▲ 工作中的卞小冬

        热爱音乐的90后小伙卞小冬是GMC人声乐团的发起人,也是乐团的团长。早在2012年,学建筑的他参加了湖州电视台主办的《天声歌王》比赛并取得了亚军。这让不是科班出身的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音乐梦想。2013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录音棚“高调音乐合作社”,英文名“Gaodiao Music Coop”。


▲ GMC人声乐团在演出

        

        2018年11月,卞小冬召集了志同道合的5个朋友,以他的录音棚的缩写“GMC”为名,组成了乐团,有了人声打击、男高音、男低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这样的基本配置。“我们的声乐指导为国内知名人声乐团自由人组合男中王宇,御用编曲、制作人为资深阿卡贝拉推广人陈至翔。”卞小冬说,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乐团发展逐步进入正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团队成员的坚持和努力下,2019年推出的原创歌曲《桑鱼人家》获"诗画浙江"旅游歌曲大赛银奖,改编歌曲《北京的金山上》获首届泛太湖青歌赛组合类金奖、浙江省群众声乐大赛组合类银奖。2020年2月推出抗疫公益歌曲《阳光》,歌曲全网点击量超百万。

        继《馄饨赋》MV成功出圈后,5月5日19:30,《馄饨赋》又亮相央视《一鸣惊人》舞台,通过和MV不一样的版本舞台表演,向全国人民展示湖剧的“青春魅力”。


▲ 《馄饨赋》亮相《一鸣惊人》舞台


        “湖剧要传承要发展首先要让大众接受,关键要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这样的话,创新表达方式很重要。”湖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湖州湖剧传习中心主任周波说,当时考虑到湖州本地有这样的混声阿卡贝拉人声乐团 ,就考虑让湖剧与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结合,来一场跨界的碰撞,推出后反响很好,效果出乎意料。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更多的是鲜为人知的付出。中西合璧的《馄饨赋》是经过近一年的创作、排练、磨合,一遍一遍试出来的。“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就开始重新编曲,几易其稿,从湖剧单一的主旋律一声部拓展到七声部,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打磨修改。”卞小冬回忆道,自己之前也没用湖州方言来唱过,所以在咬字发声等方面也要调整,湖剧的老师也给了很多帮助。另外,团队里有的成员不是湖州人,在演唱时还要一句一句教他们学湖州话。

        在团队演唱中担任女中声部的赵青霞是卞小冬的老婆,在去北京录制节目的时候,她已经怀孕4个多月了,为了不让大家担心和不影响团队录制进度,他们两人隐瞒了这件事,直到完成各项工作后才告诉大家。“有了这段特殊的经历,孩子出生后,我们给他取了小名叫小馄饨。”卞小冬笑着说。


▲ 《馄饨赋》的7位演唱人员


        在《馄饨赋》MV里,2002年出生的湖剧演员陈星颖头扎小辫,橙色T恤、白色衬衫、黑色旗袍不停换装,和GMC人声乐团的6位成员一起,变身成为时尚潮人。“我学习湖剧已经有5年了,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为了让现代流行音乐和传统戏曲完美融合,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需要逐字去抠,反复练习。”陈星颖说,白天大家都有工作,晚上下班了才能聚在一起排练。



        “前两天,央视《一鸣惊人》栏目的导演还跟说我,现在有很多小朋友也在学唱改编的《馄饨赋》。”湖州市文化馆湖剧保护中心(湖剧团)副主任陈旭也是GMC人声乐团中的一员,得知这个消息她倍感欣慰,“这说明我们的跨界尝试是成功的。”

▲ 《一鸣惊人》录制合影


         湖剧和阿卡贝拉的首次融合开出了绚丽花朵。接下来,湖州湖剧传习中心与GMC人声乐团将围绕湖剧的传统剧目继续进行改编创作,同时结合湖州的特色美食,让更多年轻人知道湖剧,爱上湖州。“我们在改编的时候,会先去反复地听原版,听懂它表达的内容和框架结构,然后拆解再二次创作。”陈旭透露,目前团队正在谋划以《朝奉吃菜》为主题来进行全面深入的创作,在结合阿卡贝拉的过程中,将增加更多的演唱元素,难度相比之前也会更大。

        稀有剧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诸多地方文化元素和文化记忆。作为浙北地区唯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说唱滩簧剧种,湖剧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振兴湖剧,保护和传承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经典永久流传,任重道远。”周波说,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很重要,期待湖剧和阿卡贝拉碰撞出更璀璨的火花。


▲ 录制公益歌曲《餐饮文明需要每个你》


        近几年,阿卡贝拉这种轻松又俏皮的表演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GMC人声乐团致力于本土文化传播,早前曾多次改编《湖笔人家》《我在江南等你》等湖州本土原创歌曲,也热衷公益事业,创作了《餐饮文明需要每个你》《垃圾分类好处多》等公益歌曲。

        说起未来的打算,卞小冬说,团队会坚持排练来提升演唱能力,也在筹备阿卡贝拉专场演出,以后多参加群众性的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公益演唱教学,提升城市的音乐氛围。“欢迎有梦想、爱音乐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团队,一起为‘人文新湖州’建设而努力。”



        湖剧是浙北地区唯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说唱滩簧剧种,吸收了湖州民歌小调、琴书、三跳等民间艺术以及江浙沪其他民间剧种元素,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

▲ 湖剧《麒麟带》


        带有浓郁水乡情调的湖剧,采用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唱腔上融合了本土民歌发声方法,语言亲切柔和,曲调清新流畅,表演文雅细腻,以文戏为主,多为爱情婚姻题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剧曾风靡一时。在兴盛时期,湖州最多有近20个湖剧剧团,先后改编、新创了传统戏《麒麟带》、现代戏《太湖红浪》等60多个剧目。好景不长,身为小剧种的湖剧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也面临新兴剧目匮乏、观众流失、影响力渐弱的命运。湖剧离开了大众的视线,一度濒临消亡。

▲ 湖剧传习中心正式成立


        随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试点工程启动,2003年湖剧发展迎来了转机。2011年,湖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湖州开设湖剧委培班,以专业艺术院校的模式培育新生力量;2021年,在《国之守锷》首演当天,湖州湖剧传习中心挂牌成立;今年,湖剧《姐妹观灯》亮相央视元宵晚会,与全国、全世界观众共庆团圆……不少人感慨,“消失”多年的湖剧又回来了。


▲ 湖剧《姐妹观灯》登上今年央视元宵晚会

       百年湖剧,薪火相传。现如今,一批青年演员扛起振兴湖剧大旗,积极投身到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基层文化惠民活动中,一部部湖剧精品来到群众身边,湖剧小戏迷不断涌现。乘着数字化改革东风,湖剧线上活动如火如荼,受众范围越来越广。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