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地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记忆。
白蘋洲,因《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而得名。
马军巷,一端连着国泰民安的治世,一端连着金戈铁马的记忆。
同岑路,湖州的旧城中心,因清初同岑诗社的《同岑集》重新问世而得名。
……
湖州方舆,镜照本源。南太湖号联合湖州市地名管理服务中心推出《地名里的湖州》系列报道,我们试图通过对一个个湖州人熟知的老地名的系统梳理,为你讲述地名背后蕴藏的故事和传说,从而连接我们共同的乡愁记忆,推动人文新湖州的建设。
被时光遗忘的唯美江南水乡古村落——港胡-新兴港
港胡-新兴港又称港廊古村落,位于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西部。距湖城东南15千米。2017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几分古朴 几分悠然
——在港廊将守得岁月静好的意境
“依依堤边柳,泛泛水中舟。舟行无远近,柳影不随流”。徜徉在港廊古村里,仿佛踏入了忘却尘世的桃花源。古桥、古街、古宅、古树、 古驳岸,没有摩肩接踵的商业气息,没有人工刻意的修旧如旧,让你有 一种穿越时空、时光倒流的感觉。
港胡村名是原港南土大(读音 dài)与胡家土大并村后新命名的村名。原港南土大与新兴港隔小河港而望, 廊桥相接, 因在小河港的南面,故名。
新兴港原名店埭,取“店铺集聚”义而名。新兴港之名首载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印的《乌程县图》。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二载为“新兴村”。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印的《乌程县图》载为“新 兴港廊”。据传,元末明初,江浙渔民逆水而上,迁徙至頔塘南岸繁衍生息,为表达对大海的思念,故名新兴港。
相传在南宋时已零星有人在此居住,在元末明初形成现有村落。宋太平兴国七年(982) 乌程县析归安县,属归安县十一区117庄。清同治时属和孚镇。1946年属新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新兴乡。1956年,罗汉乡与新兴乡合建塘南乡,属塘南乡。1958年属双林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沿用原乡名,属塘南公社。1984年属塘南乡。1993年属旧馆镇。2020年属旧馆街道至今。
▲ 港胡—新兴港(摄/颜军)
几分古韵 几分风情
——在港廊能感到诗画江南的韵致
“小河溪水穿村过,傍水人家起楼阁。春风垂柳绿轩窗,细雨飞花湿帘幕。”港廊是极具典型明清江南水乡特色的古村落。一条东西向的小河港沿两村间流徜而过。房屋傍水而建,青砖黛瓦,斑驳的木廊檐,传承着古朴韵致;人家临水而居,港廊相连,延绵二里余,蕴藏着古老风情。
毓秀桥、沈四桥、夏家桥三座古石拱桥古朴而温婉,横卧在小河港上。流水潺潺,鱼翔浅底,花红柳绿,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美景图呈现在眼前。
时光荏苒,如今的港廊古村就像一位半寐安详的耄耋老者,在春光里笑看天上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守望岁月静好。
▲ 港廊(摄/颜军)
▲ 小河港(摄/颜军)
但港廊曾也有车水马龙的风光。在水路运输时代,村中小河港是旧时从湖州往东到南浔、苏州等地摇船的必经之路,在清代已形成集市,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六:“新兴港市……在县东南三十里,分东西村,隔一水,市廛数十家。”由于湖城过东的摇船在此歇脚,久而久之,茶馆、 酒肆、杂货铺、理发店等应运而生,繁华时,河道里舟楫相连,街市上人头涌动。
随着陆路交通运输的兴起,港廊古村也慢慢沉寂下来。沉寂后的港廊也为世人留下了一个唯美的、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村落。
文字:姚煜章
整理:施妍
编辑:施璇
审核:苏晓北
3727755-70732-50-创建“东亚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