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地名里的湖州⑪潞村:“世界丝绸之源”上的古村落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3日
来源:南太湖号
字体:【


 

编者按:

 

地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记忆。

 

白蘋洲,因《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而得名。

 

马军巷,一端连着国泰民安的治世,一端连着金戈铁马的记忆。

 

同岑路,湖州的旧城中心,因清初同岑诗社的《同岑集》重新问世而得名。

 

……

 

湖州方舆,镜照本源。南太湖号联合湖州市地名管理服务中心推出《地名里的湖州》系列报道,我们试图通过对一个个湖州人熟知的老地名的系统梳理,为你讲述地名背后蕴藏的故事和传说,从而连接我们共同的乡愁记忆,推动人文新湖州的建设。

 


 

地名里的湖州⑪ 

“世界丝绸之源”上的古村落——潞村

 

潞村,吴兴区八里店镇的一个古村落,距湖城南7千米。村因横贯村中的潞溪而得名。潞村,村名就有着浓浓的水乡气息,路由水来,水就是路,路水相连。

 

 潞村(摄/颜军)

 

潞村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江南水村

 

村落位于天目山余脉与杭嘉湖平原结合处,近山傍水,西有横山、金盖山、道场山,青山逶迤,似屏如障;南北有横山漾、钱山漾、碧浪湖,湖漾相连,水光波澜。“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村落在山水之间,一幅活脱脱的江南水村图。

 

潞村的人居历史,据1956年至1958年钱山漾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在距今47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活繁衍。现有村落建村于宋代。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六:“潞村市,一百二十八庄,在县南十八里,宋景祐间知湖州事慎镛去任占籍于此,后人藩衍。”

 

潞村地处水网平原,河港纵横交叉,村落傍水而建,人家沿河而居,出门跨桥,潞村是一个多桥之村,村中桥梁就有20多座。潞溪自西向东横贯村落,是一条七路进水的龙行港,东边是水面开阔的唐家漾,为龙首;向西过师姑桥后河道变窄,而且带有弯度,像摆动的龙尾。从东向西短短400米的潞溪上,横跨有“腾蛟”“起凤”“化龙”“天保”四座桥,均建于宋代,重修于清代。四座古石拱桥迎风而立(四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桥形相似,分布集中,而且桥名雅致,寓意连贯。

 

站在桥上,这桥能看到那桥,桥中有桥,水中相映,青堂瓦舍,临河而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好风光。

 

潞村是一处古老的商业集市

 

在水路交通时代,由于村落处于水路交通要冲上,所以,清代已成集市。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六:“东西村市廛数十家。”

 

村西原有的水路码头,是湖州来往嘉兴、乌镇的嘉兴班、乌镇班及湖州菱湖之间的四达班的停靠点,交通便捷,出行顺畅。水路码头处于水乡和山乡交界,西部山区的道场、云巢等山里老农来此贩卖柴、笋等山货;北面沿太湖一带的太湖、漾西等地的老农来此贩卖太湖鱼虾等水货,潞村集市显然成为一个小型的商品集散地。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潞村曾是原潞村乡、常潞(路)公社的驻地,周边排西、乔木山等村民有到潞村喝早茶、赶集的习俗。那时,潞村光有茶馆就不少于四家之多。供销社、农具厂、邮电所、饮食店、药店、水产收购部等各式各样的商店一应俱全,潞村集市号称“不少一爿店,不缺一样货”。集市主要集中在起凤桥两侧,形成一个“丁”字形集市街区,热闹繁华。潞村也是湖州较早建立起洋龙会的村,拥有三条洋龙,两条机械的,一条老式的,每到端午时节都会举行试洋龙活动。

 

随着20世纪七十年代未,常路乡驻地搬迁至紫金桥及水路交通的淡出,街市逐渐清淡下来,潞村也沉寂了一段时间。但随着钱山漾遗址“世界丝绸之源”的声名鹊起以及湖州丝绸特色小镇钱山漾片区的加速建设,古村潞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焕发出新的活力。

 

 潞村(摄/颜军)

 

潞村是一个以耕读传家的历史文化村落

 

北宋景祐三年(1036),与欧阳修、范仲淹同榜进士的湖州知州慎镛,因范仲淹遭排挤而上书替其说情,遂遭牵连,被贬为庶民。(史称“北宋景祐朋党事件”)其定居潞村后,慎氏从北宋中期一直到明朝中期500年间,在潞村这块土地上一代接着一代默默地生存着、发展着,以耕读传家,积蓄着力量。终于从明代中期开始,慎家中兴,科甲连登、官宦辈出,一跃成为湖郡的望族。

 

慎氏中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慎蒙。慎蒙,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先后任福建漳浦县令和监察御史,为官颇有政声,《福建通志》把他列入名宦。后得罪严嵩告老还乡,以诗文为娱,著有《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成为晚明文人士绅的旅游指南,传播甚广。明世宗曾赐慎蒙“永乐天源”“早登天府”两块牌坊匾额(注:这两块御赐匾额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用于伊家圩建机埠,实在遗憾)。两个儿子长子慎懋官、次子慎懋赏皆有才学,著书立说,在学术界颇有影响。清代,潞村慎氏继续维持中兴势头。据查光绪《归安县志》选举表,清代慎氏有进士3人、举人4人。

 

潞村慎氏也是韩国慎氏的宗亲。慎镛的侄子慎修,北宋神宗年间出使高丽,后滞留高丽,成为韩国慎氏始祖。“化龙”“起凤”两座石桥是慎修定居高丽后出资为家乡所建。韩国慎氏就是凭族谱记载的潞溪及溪上的四座古桥名称先后到过甘肃天水、河南开封、浙江衢州等地,在中国寻找了十多年,终于在1997年寻根到潞村家乡。据当时接待的人回忆,韩国人到潞村看到几座古桥后,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齐刷刷地了跪了下来,这就是他们根的所在地啊!目前韩国慎氏有5万余人口,潞村也成了5万余韩国慎氏后裔心中的圣地。

 

说到潞村慎氏,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钱山漾遗址的发现者——慎微之先生。慎微之在就读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时,他特意选修了一门社会之进化科。村西边的钱山漾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他,每逢寒暑假,什么也不能阻止他到钱山漾湖边去捡石头。1934年夏,湖州大旱,钱山漾干涸见底,慎微之乘机捡拾收集了大量的石器文物。1937年,慎微之撰写的《湖州钱山漾石器之发现与中国文化之起源》发表于《吴越文化论丛》上,推断钱山漾是一处大面积的古人类遗址。这一推断经新中国多次考古证实,这里确实是一处距今有4200年至4400年良渚文化时期古人类遗址。考古人员在此发掘出土了尚未碳化的丝麻织物,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印证了“世界丝绸之源”源自东方的观点。

 

2006年5月,钱山漾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钱山漾一期文化遗存”被正式命名为“钱山漾文化”。半年后,钱山漾遗址又被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

 

作者:姚煜章

整理:徐虹

编辑:高玥飞

审核:苏晓北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