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地名里的湖州⑭墨香满园的莲花庄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来源:南太湖号
字体:【


 

编者按:

 

地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记忆。

 

白蘋洲,因《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而得名。

 

马军巷,一端连着国泰民安的治世,一端连着金戈铁马的记忆。

 

同岑路,湖州的旧城中心,因清初同岑诗社的《同岑集》重新问世而得名。

 

……

 

湖州方舆,镜照本源。南太湖号联合湖州市地名管理服务中心推出《地名里的湖州》系列报道,我们试图通过对一个个湖州人熟知的老地名的系统梳理,为你讲述地名背后蕴藏的故事和传说,从而连接我们共同的乡愁记忆,推动人文新湖州的建设。

 



地名里的湖州⑭

墨香满园的莲花庄

 

莲花庄,坐落于湖州市吴兴区月河街道,占地面积112亩。园内山水建筑参差起落,层次丰富,景色四时各异,春醉桃柳,夏沁风荷,秋赏枫菊,冬观松竹,为湖城绝妙的游览胜地。

 

赵朴初在园内松雪斋撰写的“儒雅风流,一时二妙兼三绝;江山故里,青盖碧波拥白莲”一联,巧妙地点明了全园的特色。

 

明万历《湖州府志》曰:“四面陂水环绕其所,水中多植莲,绝为幽胜。”莲花庄以其碧水、红莲、奇石而闻名,是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

 

▲ 莲花庄(摄/颜军)

 

莲花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早在唐代,莲花庄一带被称为“白洲”,以“锦云百顷,清香四溢”而闻名遐迩,为一郡之胜,白居易曾写有《白洲五亭记》。

 

北宋时,富豪莫氏看中这里的旖旎风景,在塘边建了一座庄园,又在池里种植荷花,为莫氏莲庄。根据叶梦得《玉涧杂书》记载,“莫居三面临水,为城中居地之胜”。

 

莲花庄的著名,得益于成为赵孟頫的别业,幼年和少年时期的赵孟頫在这里读书吟诗,中年出仕后也不时回来小憩。

 

赵孟頫,字子昂,有着宋朝皇族的血脉,经历过亡国之痛。元朝执政者出于笼络江南文人、缓和阶级矛盾的政治需要,抚慰南宋皇室子孙,三番五次给赵孟頫以虚职。

 

比起出仕元朝,赵孟頫更向往如雪一般超越尘俗、安宁恬淡的生活。他回到莲花庄后,对莲花庄时时加以疏浚修葺,点缀花木,不断增建一些亭榭楼阁,如把研习书法、画艺的书斋称为松雪斋,自号松雪翁;以古琴“大雅”而名的大雅堂;有赵孟頫夫人管道昇居处的题山楼;因管夫人“善写梅竹、笔意清绝”而名的清绝轩等,营建了一个可居可游可观可赏的隐居之地。赵孟頫与夫人管氏盘桓园中,攻习书画、赋诗待友、抚琴弈棋,庄内的亭台楼阁都留下了赵孟頫夫妇的印记。

 

而后,莲花庄因为赵孟頫的名望,吸引了诸多文人居住。如元末明初的“吴兴八子”之一的画家莘野即曾居莲花庄,明代江南道御史朱凤翔因慕赵孟頫而移居莲花庄,明末清初诗人吴景旭、清代文人姚世钰皆曾住过莲花庄。

 

 

在日军侵华时期,日寇侵占湖州,莲花庄遭到严重破坏,仅存假山、石峰、湖池,断垣颓壁,已不复往年的盛景。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组织,对莲花庄进行恢复整理,改建为青年公园。1984至1986年,为恢复湖州历史园林,湖州市政府拨款重建莲花庄,利用莲花庄旧址自然地形,挖池理水,累石造山,筑桥建屋,与青年公园和潜园合并,复用旧名“莲花庄”。

 

已并入莲花庄的潜园,为清代著名藏书家陆心源的私家花园,因其晚年在园内“潜心著述”,故名“潜园”,亦称“陆家花园”。旧时园中叠石为山,引水为池,曲径通幽,嘉木异卉,有“守先阁”“五石草堂”“世梅精舍”“新雉亭”“双枞庼”等十六景,布置精雅。

 

同时并入莲花庄的沈氏义庄,又名“鸥门别墅”,由湖州富商沈晋恩于20世纪初所建,中式楼房沿荷花池而起,荷池北岸建有家庙。至民国初,其子沈泽春对鸥门别墅进行扩建,在家庙北沿溪叠假山,添屋筑楼,雕甍画桷,花径竹篱,秀丽清幽,成为湖州城南胜景。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园内的太湖石中瑰宝——“莲花峰”。清代藏书家陆心源编撰的《吴兴金石记》记:“莲花峰,篆书三字,赵孟莲花庄故物,相传孟頫所书,明归朱凤翔书带草堂,今在潜园。”据传,赵孟頫在弁山购得一块珍贵的太湖奇石,亭亭玉立,状如莲花含苞待放,赵孟頫亲笔篆书“莲花峰”三字。明代文学家沈梦麟《松雪斋池中太湖石诗》:“魏公池上玉芙蓉,元气淋漓湿贝宫。汉女梳头云冉冉,天丁凿翠雨珑珑。”碧水清荷与奇峰异石相映成趣,为镇庄之宝。

 

▲ 莲花峰(摄/颜军)

 

莲花庄不仅园林同诗书相辉映,更是莲花与翰墨共芬芳,可谓墨香满园,芳韵远播。明代僧人释宗泐有诗《莲花庄》:“洲渚绿萦回,芙蓉面面开。路从花外过,山向柳边来。宿鹭惊摇舫,浮鱼仰酹杯。同为城郭里,此地绝尘埃。”

 

清代蒋征蔚作《过莲花庄访赵子昂故居》,有“西风试问苕溪渡,碧浪秋零晓露。风流不见赵王孙,醉踏道场山下路”“道昇为室雍为子,一门风雅真钟美”“水晶宫畔月河边,身后王孙亦可怜”等句,为怀古佳作。

 

园内保存了诸多文人墨客的书画作品,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匾额的“题山楼”,有著名书画家张辛稼撰写的“赏湖山吴兴无双,评书画楼主第一”,有方去疾题的“印水山房”,有王益知撰并篆的“鸥波馆中银钩铁研传书法,水精帘下金粉丹青化画师”等。

 

▲ 莲花庄(摄/颜军)

 

从最初的白洲到赵孟頫的别业,再到民国时期的鸥门别墅,其间几经易主,每一任庄主都留下自己的点滴印记,或在园林上点缀花木,或在建筑上增添亭台楼阁,抑或是与诗文之友雅聚其中,留有佳作,流传至今。每一任居者对庄园的打理与改建,造就了莲花庄灵动的园林之美,在此留下的诗文墨迹,成就了莲花庄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作为古典园林文化的典范而闻名江南。

 

文字:沈梦怿

整理:徐虹

编辑:施璇

审核:苏晓北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