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手艺上的湖州㉒林明飞:琴蕴匠心觅好音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来源:南太湖号
字体:【

一个冬日的下午,走进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的大门,一阵阵叮叮当咚咚的钢琴声便传入耳膜。循声走去,在偌大的钢琴生产车间里,几名工人正聚精会神地为身边的几架三角钢琴调律,等待出厂发货。

 

几名工人中,唯一一位女工特别引人注目,她身穿淡色毛衣,外面罩着工作衫,低头站在一台钢琴前,左手依次按响琴键,右手拿着调音扳手,专心地调节一根根琴弦的松紧度。

 

她叫林明飞。



织布工变成调律师

 

入行22年,林明飞从一名打工妹到现在的高级调律师,还在德清买了房、买了车。这是当年她在走出贵州大山时从没想过的生活。

 

林明飞的老家在贵州毕节。1995年,23岁的林明飞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与丈夫一起来到德清县洛舍镇打工。夫妻俩一个在丝绸厂当织布工,一个在石矿开拖拉机。

 

早在1984年,洛舍镇就成立了第一家钢琴厂,这是全国首家乡镇企业办的钢琴制造厂,厂里生产的“伯乐牌”钢琴,在长三角一带名声鹊起。

 

 

2000年前后,洛舍镇钢琴企业公司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基本形成,钢琴行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林明飞的丈夫便是在此时由亲戚介绍,进入了刚成立的乐韵钢琴厂上班。

 

“我特别好奇这一架架精致的钢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所以下班后常去他工作的厂里帮忙打打下手。那个新鲜感和好奇心就别提了。”2001年,林明飞也进入乐韵钢琴厂,和丈夫一样成为一名挂弦工。

 

钢琴有88个琴键,与之对应的是钢琴共鸣盘上从低音到高音、由粗到细排列的200多根长短不等的琴弦。把所有琴弦按照规定位置挂到钢琴铁板上,并不是一道简单的工艺。

 

 

为了上手,她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就让丈夫教,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此时,林明飞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改善条件,一家人在洛舍街上租了一间20平米的小屋,虽然面积不大,但有家的样子。

 

林明飞在挂弦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由于勤奋肯干,厂里安排她从事调音工作。相比挂弦,调律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文化水平不高的林明飞一开始有些不自信:调音向来都是大师傅干的活,我能行吗?

 

要知道,调音调律是门技术活,必须对钢琴结构相当熟悉,才能调出每个琴键精准的声音。一台钢琴至少需要调七次音,才能保证优质的音准。

 

 

为了适应新工作岗位,林明飞开始下苦功钻研。与挂弦不同,调音除了学习技巧,也要懂十二平均律、音程等等,“四度、五度、八度的音程,听起来各是什么样的?我一个个听过去,慢慢地感受拍音的变化,用不同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来记住不同音程中拍音的表现。”林明飞说,调音对耳朵的敏锐度要求比较高,一个音敲下去,音高传到大脑,脑子里对音准有个判断,再转为手上的动作。左手右手要配合,配合不好,即使差一点点,音就调不准。

 

“声音听多了,有时也会听觉疲劳,头发晕,这时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与同事聊会天。”为了提高听力,每天下班回到家,林明飞第一件事就是在网上下一些钢琴曲,一边听一边画,在笔记本上用自创的一套“线条”记录每个音符。“我用直线代表音节平滑悦耳;用波浪线代表这里有颤音;还有曲线、折线、箭头线等,代表音律的各种变化。”

 

靠着这些自创的技巧,林明飞始终把心沉静在每一根琴弦的张力和每一个琴键的起伏上,不断地积累和创造。

 

在2019年德清县钢琴调音师比赛中,林明飞获得冠军。在2022年首届、2023年第二届德清县“奋楫争先 技能共富”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2023年8月,林明飞有幸与钢琴大师郎朗同台见证了第五届《音乐巅峰盛典》隆重举行。

 

 

三次进京修“宝”琴

 

在与钢琴结缘的路上,林明飞最想感谢的人是“李部长”。李部长的名字叫李炳男,是来自韩国的一位调律大师。2012年,缘于中国朋友的牵线,李炳男受乐韵钢琴邀请,来该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李炳男的到来,为钢琴品牌提升提供了机会。这些年来,李炳男在洛舍先后收了10多个年轻人做徒弟。在此之前,洛舍镇没有一个专业调音师。

 

 

李炳男对工作要求特别苛刻,稍有一丝不达标,他就会把手放在脑袋上,表示生气。不过,生活中的李炳男是一个热心人,他毫无保留地把调音调律技巧传授给徒弟们。

 

“李部长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林明飞说。

 

对林明飞来说,从事钢琴调律的十多年里,除了为公司出厂产品调律外,曾为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会场钢琴调律,也为首台亮相上海滩的德清制造“施特劳斯”钢琴调律,但让她最感到自豪的是2019年三次进京修“宝”琴的事了。

 

 

那年5月,公司接到重要任务,需要派出技术团队,到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修复一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老钢琴。不久后,林明飞和同事们组成的技术小组,受邀进京。

 

这是一架九尺大的“奥古斯特·福斯特”三角钢琴,一架堪称国宝级的老钢琴,是上世纪50年代国家领导人特批从国外购进的。

 

任务艰巨又光荣!林明飞描述,刚到礼堂时,我非常紧张,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把钢琴弄坏了。由于年代久远,老钢琴的外壳已经开裂,琴弦也断了,连最基本的音阶都无法弹出,这给技术小组的修复工作增添了难度。

 

“虽然琴的状况很不好,但只要这架琴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把它修起来。”

 

旧琴调律相对新琴难度更大,钢琴的构造、材质和现在的钢琴有很大区别,拨弄琴弦也需要格外小心,一不小心就断了。

 

 

“这架钢琴的每个琴键都由三截象牙片制成,木材也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此外,木匠、油漆等工艺也和现在有很大不同,这些都给修复工作增添了难度。因此,小组成员四次往返北京与德清,反复商议修复方案、寻找可替换的零部件。为了保持与原来的色泽一致,新的零部件还需用砂皮打磨处理,直到手上起泡。

 

林明飞负责更换琴弦、调音,她丈夫负责器材购置,李部长亲自上阵,担任技术总负责,做最后的检查。

 

修复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因为钢琴摆放在政协礼堂,遇到有会议、活动就得停工,因此基本上是在周未或晚上时间干活。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林明飞和她的同伴最终克服重重困难,让这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老钢琴重新奏出悦耳的琴声。

 

从调律师到“钢琴家”

 

懂行的人都知道,钢琴调律与弹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经她的手调过音的钢琴超过了十万架,但在钢琴上弹一首完整的曲子,一直是她的梦想。

 

2016年,林明飞购置了一台电钢琴,开始慢慢练习钢琴弹奏。

 

“我自己会在网上找一些相关资料,先认五线谱,再通过一些学琴软件,从最简单的乐理知识开始摸索。”

 

没想到半年后,她就有了首次登台表演的机会。那次,厂里来了一个考察团,有人开玩笑说,你们既然会造钢琴,有没有人会弹钢琴?林明飞在众人注视下举起手。

 

当时,林明飞缓步走到台上,端坐地钢琴前。随着她的指尖起落,一阵悠扬的琴声夹杂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大家的耳朵。那美妙的钢琴声似乎很远,遥不可及,又似乎很亲近,缭绕耳际。

 

 

那天她弹的是《梦中的婚礼》,这是她最爱的一首曲子。当指尖落下最后一个音符,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一曲演罢,酣畅淋漓,掌声四起,经久不息。考察团成员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位“农民钢琴师”。

 

“初舞台”获得成功后,林明飞彻底爱上了钢琴。白天在琴厂调音,时间长了手会很僵硬,于是她得空就找台钢琴练上一会儿,舒缓一下手指。晚上回到家不管多累,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练琴时间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为了提高自己的弹奏技巧,林明飞用心抄录了很多的乐理知识。在她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有红绿蓝黑几种颜色的字体相互交替。“这样能看得清晰一些,不会眼睛发花。”林明飞笑着说,每次听到喜欢的曲子,她会立刻从网上找谱子去学,目前会弹的有20多首,以后还要学更多的曲子。

 

 

“林师傅的琴声,我们都‘认得’!”工友苏军说,工作空隙,林师傅会兴致勃勃地弹上一曲给工友们听,《月亮代表我的心》《隐形的翅膀》成了必点曲目。

 

“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创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这是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台词。如今,在钢琴厂工作20余年的林明飞,已经成为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并且还跟着李炳男学习更深奥的钢琴整音技术。

 

“每一架钢琴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现在公司有二人在学整音。我是其中之一。”林明飞说,她学习弹琴与整音,差不多三年了,感觉不错。

 

 

如今,林明飞在乐韵钢琴公司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不定期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共同进步。“今年已上过18节课,前来听课的除了本公司员工外,还有来自江苏、贵州、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各地的钢琴技术人员。”

 

“活干完了,我就喜欢坐在钢琴前弹上一曲。”林明飞说,当调试出来的钢琴流淌出最美妙的旋律时,就是她最享受的时刻。

 

指尖上的旋律

 

钢琴调律俗称调音,就是将琴弦拧紧或放松,使其达到一定的音高(国际标准音)。按十二平均律的生律方法来调试钢琴的每一个音。钢琴调律是一个较复杂的工作,调律师要心眼脑耳全身心投入,才能将220多根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钢丝和88个琴键调出最精准的声音。

 

钢琴常用调律工具

 

1.调律扳手:琴弦绕在弦轴上固定后,需要用此扳手调节松紧。

2.销钉扳手:用以调整琴键下的定位扁销,使键孔间隙适度。

3.音叉:调节标准音(国际标准音),振动频率每秒440HZ。

4.止音皮:高音区调节,插入左右两边的琴弦,避免引起共鸣。

5.止音带:中低音止音,材质为毡或橡胶,用于隔开共鸣盘两边的琴弦,三角琴与立式琴通用。

6.止音夹:立式琴专用。隔开边上的两根弦,调节高音部分,不适宜使用止音毡的,需要用到止音夹。

 

记者:陆志松

编辑:郭熠华

审核:苏晓北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