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手艺上的湖州⑫慎兴祥:藕花深处见真章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来源:南太湖号
字体:【


藕花深处,夏日悠长。漫步荷塘,清风送爽。

 

一人多高的荷叶遮天蔽日,将荷塘几乎遮得看不到水面。齐腰深的水里,挖藕人正在把一条条胳膊粗的新鲜嫩藕从荷塘深处归集到岸边,另外几个工人则负责将莲藕摆放整齐,随后上千斤的莲藕被装入框内,运到农批市场。

 


 

挖藕人名叫慎兴祥,今年58岁。挖藕这件事,他做了40年,几乎干了一辈子。挖藕时,他满身泥泞,却有着灿烂的笑容,他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

 

挖藕是一门生计

 

每逢盛夏,密密匝匝的荷叶从近向四面八方铺陈开去,直至天地相接,浑成一色,形成颇为壮观的“百里荷花香”的景色……很容易想起白居易《白莲池泛舟》里的诗句: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放眼眺望,湖畔成片的荷塘已叶落藕熟,藕农熟练地采挖地里的莲藕,藕塘水浅,莲藕埋得深,必须跪着才能挖,这一跪就是几个小时。莲藕从淤泥里挖出来并不容易,藕塘淤泥太深,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很大的力气……

 


 

慎兴祥原是吴兴区道场乡双塘村双渎自然村村民,19岁就开始承包藕塘,种藕、挖藕、卖藕。爷爷慎福林早在民国年间,开有“横前角藕行”,远近闻名。慎兴祥记得,小时候村子四周放眼都是成片的藕塘,莲藕收获季节,见到大人从泥巴里挖出诱人的鲜藕,慎兴祥就特别兴奋。

 




站在齐腰深的藕塘里,慎兴祥手脚并用,不一会,一根根沾满淤泥的莲藕便被挖了出来。在水中,轻微晃荡几下,露出白白嫩嫩的莲藕。

 

慎兴祥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迟白荷”,是“双渎雪藕”最好的品种。道场的藕,藕皮呈玉色,脆嫩多汁,清香鲜甜,是藕中佳品,故又叫“双渎雪藕”。

 

24岁那年,慎兴祥结了婚,妻子也跟着他种藕、卖藕,这一忙又是30多年。夫妻俩勤勤恳恳,俯身弯腰,是为了更好地生活。1997年,慎兴祥承包藕塘一年收入就达60多万元,靠种藕,他在村里第一个盖起了小别墅。

 

“挖藕很辛苦,夏天热,秋、冬天冷,至于蚊虫叮咬、被蚂蝗吸血都是家常便饭。”慎兴强说,种藕挖藕是个辛苦活,但这些年来,他却一直没有中断,最多时种植上千亩莲藕,常年跟着他一起挖藕的工人就有60多人。

 

新鲜的莲藕,从池塘里挖起来装到货车上,慎兴祥再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开车将藕拉到城里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从2017年开始,慎兴祥又做批发又做零售。自从和藕打上交道后,慎兴祥几乎每天穿梭于藕塘和市场。每天早上5点起床,连着挖藕六七个小时。他和工人们一起,一天要挖1000多斤莲藕,一直要忙到中时分,许多时候都是在池塘边吃点干粮,然后倒在运藕的车厢里咪上一觉。

 

把藕运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后,到下午三点才空闲下来,偶有会有几位零散顾客来买藕。傍晚时分吃过晚饭,慎兴祥就要睡觉了,睡到晚上12点起来卖藕,这时湖州各大农贸市场的摊贩都来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了。昼夜颠倒,就是他的挖藕生活。

 


 

种藕是一种赓续

 

“挖了几十年藕了,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是种藕的。”慎兴祥说。

 

湖州种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主要产地在市郊道场、 龙溪、弁南等乡镇(街道),尤以道场双渎最佳。

 

“双渎雪藕”是湖州特产,民间有“吉林人参双渎藕”之说。唐代诗人韩愈曾赞叹:“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说的就是“双渎雪藕”。

 

“双渎雪藕”有“早白荷”和“迟白荷”两个品种,“迟白荷”则是最好的一个品种,但由于藏在泥里特别深,采挖难度大、成本高,因此,种植得越来越少。如今,“迟白荷”濒临灭绝,被列入优质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名录。

 

40年时间里,慎兴祥的心思一直在这根莲藕身上。为了保种,他不惜亏本种植,并将“迟白荷”种到了和孚、千金、下昂等地。几年前,他又把藕种到了太湖边的瑶台村。

 

慎兴强只是觉得,这个藕种是这方水土留下的难得的好品种,“如果我不种了,迟白荷就绝迹了。”

 

市民在餐桌上品尝藕的鲜美,但挖藕人的艰辛却鲜为人知。尤其是冬季,挖藕人须穿着皮衣皮裤“身陷泥潭”长达几个小时。这个季节莲藕口感和品质是最好的时候,然而,挖藕也是最辛苦的时候。

 


 

慎兴祥说,藕其实是最好的粮食,这藕一年四季采,几乎不断。一般从6月到年底,过完年又得种藕。

 

冬天穿皮衣皮裤,夏天则干脆光着膀子。挖藕时慎兴祥手脚并用,在莲梗下淤泥里找寻着莲藕,下巴几乎贴到了湖面。整个身体每天要这样长时间浸泡在泥水里。由于常年泡在水里,挖藕人大都有患关节炎。所以,慎兴祥每年下午都要去澡堂泡个澡,把身上的寒气逼出来。

 

种藕时,藕塘里还养鱼,这也是祖辈留下来的智慧。慎兴祥说,40年间他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比如种三年藕,养两年鱼,这是因为藕的生长对塘泥的要求极高,鱼在水底游,会搅动淤泥,从而让泥质更加细腻,种出来的藕品相就会更好。

 

在他看来,莲藕就像闺中女子,需要富养,你对它越好,她就长得越漂亮。慎兴祥种藕从不施化肥,因此,他种的藕口感特别好,在市场里是出了名的。慎兴祥的雪藕比普通的藕贵一倍多,依然供不应求。

 

挖藕前,慎兴祥要先用一把长长的钢刀去掉莲叶和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藕身上的红锈。挖出来的藕表面往往有锈,市场里的一些商贩为求好卖相,往往都要用柠檬酸漂白,但慎兴祥从来不用。“做生意要对得起良心。要像这雪藕一样,清清白白。”

 

种藕是一种习惯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的工作已经是全自动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完成,而唯有这挖藕还保留了原始的工作形态,即人工手工挖藕。

 

为了一根藕的完美形态,为了卖相,挖藕人完全是凭借双手和经验在淤泥半水的池塘湖底,根据藕在淤泥中的走向慢慢将其挖出。“只有力道分寸恰好,藕才能被完好无损地挖出。否则断了会影响卖相,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在江南,莲藕向来是大家喜爱的食品。糖醋莲藕、炸藕合、糯米莲藕、莲藕排骨汤等等,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湖州人喜欢吃甜的,每家饭店的冷菜中总有一道桂花糯米糖藕,香甜软糯,开胃营养。

 

慎兴祥和妻子也卖藕粉和糖藕,一般在年底卖给几位老客户,产量1000斤左右。藕粉营养好,有温补滋养的作用,尤其是老人爱吃。慎兴祥用机器把莲藕碾磨成粉,再用筛子筛选。做藕粉的工艺极其讲究,里面容不得半粒沙子,不然就会影响口感。

 

如今,慎兴祥在湖州承包了1000亩藕塘,在太湖图影、菱湖下昂都有他的藕塘,他种出来的双渎雪藕卖到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每每有客商来购买,他就要叫上60多个挖藕人来帮忙,货车直接开到藕塘,批量运到这些大城市。

 

然而,慎兴祥旅隐隐有一种担忧——种藕挖藕,后继无人。“挖藕太苦了!现在哪里有二三十岁的人,想找一个40岁挖藕的人都找不到,挖藕的都是像我这样老人了。”他说,虽然双渎村世世代代种藕,但种藕挖藕实在太苦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活。“我儿子也不干这行的,挖到我这也就了了。”


其实,让种藕挖藕机械化,慎兴祥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前几年,有个湖州的年轻人尝试着在藕塘底部铺设一层厚膜,让藕无法钻进更深的泥里生长,以减轻挖藕人的劳作,但因为前期投入成本太高,亏损较大。慎兴祥知道后,再没提铺设厚膜这件事。

 

但种藕得要有人做下去,慎兴祥不希望这门手艺在他这一代断了。他曾在手机看到,其他省份的藕农用机器人挖藕,就很兴奋,但后来一打听,机器人挖藕还只在试验阶段,无法大规模应用到农业之中。

 

有一次,他得知,在全国闻名的荷藕之乡宝应,有人用莲藕酿酒,通过现代科技对莲藕加工提纯精炼,为莲藕资源开辟增值的新出路。慎兴祥很想去做这件事,但要开一家莲藕酿酒厂,又需要一大笔资金,谈何容易!

 

现在,慎兴祥把挖藕当成了一种习惯和爱好,如果哪天他不下水了,反而浑身不自在。他知道这份工作的辛苦,知道挖藕是十分脏累的工作,但他们却不舍得停下。

 




桂花香里品藕香

 

藕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它的根叶、花须果实皆是宝,都可滋补入药。用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藕含丰富的维他命C及矿物质,具有药效,有益于心脏,有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皮肤粗糙的效果。

 

挖藕

 

走到荷叶比较多的地方,用脚探一下底泥是否比较松软,然后把脚往泥里随处探,直到探到有莲藕的迹象为止。用手顺着探到的莲藕挖下去,慢慢用手晃动莲藕,使其松动,挖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直接提上水面了。

 

磨藕粉

 

将鲜藕洗净,除去藕节,置于打浆机或石臼中捣碎,再加清水用石磨磨成藕浆;将藕浆盛在布袋中,袋下放一个缸或盆,用清水往布袋里冲洗,边冲边搅动袋中藕渣,直到滤出清水时为止。

 

把冲洗出的藕浆用水漂1至2天,每天搅动一次。待澄清后,去掉浮在水面上的细藕渣,并除去底层的泥沙,然后把中间的粉浆放在另一容器内,用清水调稀再沉淀。如此反复1至2次,至藕粉呈白色为止。

 

将经过漂洗、沉淀后的藕粉用一清洁布袋盛好,再用绳吊起,约半天就可沥干(也可将干净的装草木灰的布袋放入其中把水吸干)。水分沥干后,将藕粉取出,掰成500克左右的粉团,晾晒1小时左右,然后用刀将粉团削成薄片;继续烤干或晒干即成藕粉。

 

做糖藕

 

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也可以提前泡一晚上;把整只藕洗干净,上面切掉一小段,然后用筷子帮忙,把泡好的糯米灌进藕孔里。再用牙签把刚才切掉的一小段用来扎住藕的开口入,封住口子;灌好糯米的藕,放入一口大锅里,加满清水,再加冰糖,慢火炖煮上大半天。经过长时间在糖水里熬煮,白白胖胖的藕就变成了红红的样子。吃前,切成厚片,码在盘子上,淋上一勺桂花糖。

 

记者:俞黎新

编辑:郭熠华

审核:苏晓北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