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贤:机杼生花夺天工
花者为绫,素者为绢。绫绢,一直被誉为“东方丝织之花”。
在南浔区善琏镇含山,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恢复古法绫绢织造技艺,致力于绫绢的深加工。在经丝纬线的纵横交错间,他们织出了无限壮阔绚丽的想象。
▲ 盛明贤和他的古法绫绢织造技艺
“不想让老祖宗的东西流失”
在湖州盛圆绫绢工艺有限公司的工厂门口,只听38枚经管转动着发出隆隆的声响,丁建英从经管牵引出38缕经丝,将其绕过地钉游走,经丝落处,一地白雪,盘桓蜿蜒,状若龙蛇。再向内走去,只听得机杼声声,纺车咿呀,不绝于耳……
不远处的缫丝机前,煮茧蒸出的腾腾热气将盛明贤的身影涂画得朦胧。“就是不想让老祖宗的东西流失。如果市场小,我们就贴钱做。”盛明贤说。
要知道,在时代的转身里,与现代工业的辉煌崛起对应的,有可能是传统手艺的轰然坠地。而在工厂一隅,盛明贤与丁建英夫妻俩将少人问津的古法绫绢捡拾了起来。
丁建英说,自己本身是制作湖笔出身,她相信不同的手艺总有相通之处。果然,在古法绫绢生产制作上,她入门快,也好钻研,逐渐娴熟地掌握了整个制作技艺。经年累月,工人们也都俨然成为了古法手工绫绢制作的“老手”。
▲ 古法绫绢生产制作
“期间我们遇到过许多困难,有些步骤尝试了好几十遍也琢磨不出要领。比如,该煮茧后用什么取丝、要怎么布置扦经、织造时断线该如何修补……”盛明贤摇了摇头。于是一年多前,他跑遍了邻间乡里,寻访到5位耄耋老人,诚邀他们上门为自己的工人传授古法绫绢织造技艺。
“几位老师傅都上了年纪,三十多年没有再做古绢了。”丁建英说,他们只能按照前人口述,再配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慢慢地打磨出了一套古绢制作流程。
挑茧、剥茧、煮茧、缫丝、翻丝、扦经、织造……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慢慢地,工人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每道工序。眼下,盛明贤正在钻研古法手工绫绢的染色印花工艺。
“古绢过程繁琐,往往是一个人一天织不了一米绢,两个人一天翻不了一斤丝。且人工成本昂贵,如果将它制成日用品,一般人往往消费不起。”盛明贤说,指望着古绢量产挣钱很不现实。
但古绢却是博物馆的宠儿。“前人装裱古画用的就是古绢。机器量产的绫绢千篇一律,而手工制作的古绢,每一缕丝粗细不一,丝与丝之间的排布又有着不同的空隙,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原汁原味。”丁建英解释,博物馆出于古画修复的需要,专门找上门向他们定制古法绫绢,是眼下夫妻俩古绢生产的唯一出路。
“从前没人想到,绫绢还可以用来打印”
据史载,绫绢发源于双林,其绫绢生产达到过“俗皆织绢”的盛况,天下闻名。受双林影响,善琏含山的绫绢产业也是日渐兴盛。盛明贤是地道的含山人,祖辈皆出身纺织,从小对绫绢生意耳濡目染。
在90年代初期时,盛明贤就和姑妈合伙,做起了化纤和绫绢的生意,销往绍兴柯桥。高中毕业之后,他辗转外地打工,但出于对绫绢市场前景的信心,没过多久他又回到老家做起了绫绢商贸。
七八年前的一天,盛明贤意外看到了一位拆迁户保存在家中的古绢,大为触动。那天,盛明贤买下了这匹古绢,带回家和妻子一起细细端详。他们小心地摩挲着,轻轻薄薄的古绢在手中好似有着千斤之重。这次偶然的邂逅,让夫妻俩的命运开始流转。一个立志要还原古绢织造技艺的想法就此在他们脑中根植下来。
如今,夫妻俩都已过不惑之年,还一直坚守在绫绢产业中,除了传承古法技艺。夫妻俩还不断寻求技术上突破,绞尽脑汁地提高效益,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与瞬息万变的时代。
工作中,他们的分工非常明确,妻子负责生产,丈夫负责技术开发和销售。现在,盛明贤的产品还多销往山东、西安、北京等地。
“其实绫绢市场是很大的,因为它的功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装裱和包装,它本身就可以是艺术品。”盛明贤说,现在大家装修都喜欢个性化的东西,而绫绢本身就可以做装饰画。
“从前没人想到,绫绢还可以用来打印。而且一幅作品从下单到印出成品的过程,不过耗费几分钟的时间。”盛明贤笑着。他面目忠厚,眼神闪亮,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时代的转身里,绫绢也跟上了现代工艺的步伐。
“今天的绫绢是天下人的绫绢”
“很多高端的精装书,它的封面都是用丝绸做的。所以会拥有一种,像摩挲花瓣一样的温润触感。”在办公室,盛明贤抚摸着用绫绢印制的中英版《道德经》,感慨地说。
眼前,都是他引以为傲的绫绢制品,精装书、字画、相册……一页页翻开,致密平整,不见褶皱。这些深加工产品凭借绫绢这样以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著称的材质,显得格外别致典雅、庄重贵气。
盛明贤说,绫绢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代纸作画写字和装裱书画的必备佳品,因此从前的绫绢工艺多向高端文化产品靠拢,比如绫绢书籍、绫绢字画、绫绢报等。这样的想法无疑是让绫绢的功用变得狭窄。
“书画装裱之类的产品,年轻人关心得少。我们还是想要做些年轻化的、个性化的东西,所以一直在开发各种深加工的绫绢产品。”盛明贤说,他们正向现今大众唾手可得的实用品进行发展,创造出了绫绢相册、绫绢照片、绫绢红包、绫绢包装盒等佳品。
说起疫情时的困难,盛明贤有些怅然。“整个消费市场受打击后一个订单都没有。特别是2021年材料也进不来,订单做好了也出不去,全部都卡着,只能减轻开销。”盛明贤说,在那段日子里,他只能咬牙苦熬下来,想着总会有好起来的一天。
疫情过去后,市场也慢慢复苏,消费回暖,他的订单慢慢也多了起来。对未来市场,盛明贤也越来越有信心。今年4月,旅日摄影家冯学敏专门找到盛明贤,希望将他的摄影艺术作品印制在湖州传统绫绢上。夫妻俩加班加点,经过近一月的钻研,成功实现了摄影艺术作品和传统绫绢的完美结合,精心制作完成了54幅丝绸摄影艺术挂轴作品。6月27日,这一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亮相,吸引了中日各界友好人士的目光。
“今天的绫绢是天下人的绫绢。”盛明贤说,让绫绢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绫绢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大。
盛极一时的“丝织工艺之花”
双林绫绢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工艺流程工序严密,主要有浸泡、翻丝、整经、络丝、倂丝、放纡、织造、炼染、批床、砑光、检验整理等大小工序20余道。
古绢制作流程
1.浸泡
选用的丝是白厂丝,首先将每7股白厂丝整卷成1卷,浸泡在加有乳白色柔软水的漆石缸,要完全浸泡透,浸泡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水变清澈后,将水放掉。
2.翻丝
把已浸泡晾干的蚕丝放在棚架上。遇到断丝要结头,有特定的手势,咔结的牢固性最好,可以将两节断丝连在一起。遇到毛丝就将毛丝剪掉。
3.整经
采用分条整经车,将已卷绕在筒子上的丝线按绫绢品种规格的要求卷绕在整经车大圆框上,然后退卷到经轴上供织造之用。
4.络丝
老法手工络将六角竹笺中间一孔插入木棒,其中15公分左右插入六角竹笺中,将六角竹笺固定在木棒上。将4根光滑小竹头用木板固定4个角,大小正好将丝片绷挺,放在地上。丝头绕在竹笺上,竹笺棒高速转动将丝绕在六角竹笺上。
5.倂丝
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规格,在倂丝车上将几根丝线合并成一根股线。
6.放纡
老法是把蚕丝在纺纬后,用手将卷绕于竹笺上的纬丝浸湿后用纺车绕于竹管。
7.织造
根据产品的规格和要求,把经轴放在织机上,通过织机织成绫绢。花者为绫,素者为绢。
8.炼染
最原始炼染过程为,先订攀,然后精炼。
9.批床
批绫绢一般需要2人,俗称上手和下手。先批绫头,再批绫身。
10.砑光
因桑蚕丝粗细不匀,织好的绫绢成品通过石元宝砑光这道工艺技术,反复磨压,使桑蚕丝的形状由圆形变成扁形。
11.检验整理
将生产好的绫绢成品,先放置在码布机上测量米数,然后剪去带进去的毛丝,分出正、次品,最后将绫绢整理卷起来。
文字:孙琳
摄影:吴建勋
编辑:高玥飞
审核:苏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