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旅动态 >媒体聚焦
(中国文化报)文旅“四季歌”唱出百姓“精气神”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1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体:【


初春的江南,乍暖还寒。2月底,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在村民、游客的阵阵喝彩声和掌声中,春漾和孚·第十五届元宵民俗文化节拉开帷幕。只见长龙翻滚、左右盘旋,地戏队、排舞队、马灯队等22支特色队伍紧随助阵,乡亲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欢闹景象。

青山绿水,黛瓦白墙,古镇赶集,渔歌唱晚……近年来,和孚镇充分弘扬千年水乡文化,推动文艺赋美、艺术乡建,持续打响“春漾和孚、夏游民当、秋嬉新荻、冬暖荻港”四季文旅品牌。

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精神粮仓不断丰盈

“每年的元宵节,是我们老百姓的文化‘秀场’。我们还去过上海街头表演呢!”湖州非遗荡口马灯传承人冯顺林今年83岁,他从19岁开始便跟着长辈“跑马灯”,慢慢地从前辈手里接过了荡口马灯制作技艺,至今已有60多年。每年元宵节,他都会应邀参加文艺踩街。

和孚镇种桑养鱼历史悠久。闲暇时,渔民创作了一系列与生活、劳作相关的舞蹈和音乐,随着音乐敲打鱼桶、鱼叉、菱桶等渔具,生动演绎渔民劳作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渔家乐”。“‘渔家乐’是镇上各类重大演出的压轴戏,两次登上央视舞台。这些年,我们已初步形成了‘渔家乐’系列作品,表演唱《渔家乐》获得了2023年浙江省第二十二届群众音乐大赛金奖。”和孚镇综合文化站的吴燕燕说。

此外,和孚镇在深入整合多元“乡村记忆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新荻美术馆、荻港村名人馆、民当村运河船文化博物馆、长超村红色纪念馆、陈塔村情忆馆等文博场馆,如今已经成为村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从“要我办”到“我要办”

品牌节庆不断丰富

穿鱼纹彩衣、写鱼字、唱渔歌,用千斤锅、百座鱼灶现场做起鱼汤饭,举办鱼宴等传统节庆表演……每年春节,荻港村村民会欢聚一堂,迎新纳喜。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荻港村是浙江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如今,该村不仅有传统节庆表演,还有“百印鱼桑”篆刻艺术展、荻港蚕花猫手作展等文艺展览。和孚镇镇长黄瑞春表示,该村融渔庄研学、古村游学、桑基鱼塘体验于一体,形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2023年,全镇游客量突破100万,带动旅游收入和土特产销售超亿元。

民当村位于和孚镇的中心地带,赛龙舟之风自古兴盛。每到夏季,这里会举办“民当端午民俗文化旅游节”,不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光客,还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文化获得感日益提升

“种一棵千年的桂花,美得像是一幅山水画,耳边的情话,陷入花香难以自拔……”在2023年10月举行的和孚新荻第六届采菱文化节上,歌曲《关于秋的情歌》描绘了江南水乡桂花盛放、花香客聚、花好月圆的迷人景象。和孚镇党委委员杨盛怡介绍,文化节期间,当地还安排了丰富的趣味运动、农特产夜市等,让游客通过视觉和味觉体验江南水乡风情。

如果说“渔家乐”是生活写照,那么《锦绣村庄》《山高水长长超美》《桑鱼人家》等由南浔区文化馆副馆长陈家骏创作的各村村歌,则浓缩着和孚群众对新时代的期盼。目前,全镇共创作村歌10余首,多首村歌获得省市级奖项。

“唱响文旅‘四季歌’,群众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和孚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陈月荣看来,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最为关键。全镇已累计建立2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村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蔚然成风。

“我们把繁荣乡村文化作为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将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走出一条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百姓受益的乡村文旅发展新路子,推动了物质富有与精神富足同频共振。”和孚镇党委书记褚利斌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