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以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系统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全力推进人文新湖州建设,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综合评价、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稳进提质专项重点评价、文化和旅游工作赛马评价均列全省第1。三县连续5年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两区连续4年进入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一)聚力文脉传承,文化名片更加耀眼。实施文化遗址保护、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非遗再造等六大专项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打开、立体呈现。一是文博强市建设取得突破。高规格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以市委办名义印发《关于全面深化人文新湖州建设打造文博强市的实施意见》。靠前服务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全市446宗土地实施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土地考古前置覆盖率提前达到100%,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毘山遗址发现约3000年前“宫殿级”的高等级建筑基址群并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闻。建成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地图。完成重要文物修缮工程10项。7处、214件/套革命文物上榜全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策划推出“乌程简语”“天上的星辰”等大型原创展览12个,安吉鄣吴古镇和长兴仰峰村、石泉村分别入选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和优秀案例,数量全省第1。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主会场活动在安吉举行,长兴“文博通”应用列入“浙里文物”揭榜挂帅试点。二是非遗再造计划亮点呈现。推动《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颁布实施,制定出台《湖笔历史文化保护名录管理办法》和《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评定管理办法》。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4家。牵头成立陆羽茶文化推广基金会,赴韩国、日本开展“茶和天下·雅集”活动,7个项目单位入选全省“非遗茶联盟”,在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中斩获1金1银1铜。建成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家、非遗工坊2个,4个区县入选省级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创建单位,全市非遗工坊带动就业4万人。文旅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来湖调研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安吉“竹乡灯火·点亮长城”中国优秀民间工艺作品特别展亮相八达岭长城,央视七夕特别节目《戏韵湖州鹊桥会》全网话题量超2000万,国家级非遗湖剧11次亮相央视。三是江南文化探源纵深推进。深化省级“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行产业试验区建设,建成研学旅行产品发布中心,累计创建“江南文化探源大学堂”30家、选育研学指导师38位、认定湖州市亲子研学旅行创新企业22家。推出星空旅游、萤火虫探秘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发布“书画江南、笔墨湖城”等文化遗产研学游线,“跟着陆羽去问茶”之旅等3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2023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制定“研学人家”服务规范,探索“基地+农户”联结模式,在荻港村发展42家农户成为“研学人家”,参与农户集体创收超30万元,个人年收入增收超20%。
(二)聚力深度融合,文旅产业塑造高峰。建立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市区县召开调度推进会27次,解决问题18个,全力拓增量、固存量、提质量。一是重大项目为王。优化文旅项目“建、管、营”全生命周期服务,出台《文化和旅游业招商工作方案(2023-2025年)》,赴深圳、海南等地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文旅项目80个,总投资45亿元的方特乐园项目落户湖州。加快项目集聚成链,太阳酒店、龙之梦冰雪世界等竣工投运,全市422个在建文旅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84.6亿元,其中20个“双百计划”项目完成投资84.6亿元,居全省第2,7个“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159.6%,居全省第1。二是微精项目赋能。持续推进“百镇千点”微改精提,盘活农村集体用地、宅基地、老旧房屋等闲置资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辨识度的休闲场景和微景观,推动潞村“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双林亲子片区博物馆岛、安吉“深蓝计划”咖啡营地等成为热门目的地。全市新增省级“微改精提”示范点176个、实施微改造项目2267个,完成投资96.08亿元;累计盘活资源490处,其中涉及闲置和低效利用房产7万余平方。三是产业带持续壮大。牵头制定《环太湖旅游风景道工程实施方案》,联合嘉兴、苏州、无锡、常州共同梳理入库项目276个,完成年度投资192.4亿元。推进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争取省级资金3375万元,补助桑基鱼塘等文旅建设项目23个,全市大运河诗路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7.6亿元。推动“浙北秘境”建设性详细规划落地,完成区域内376个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梳理,以及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招投标。实施“文旅合伙人”计划,举办第四届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推出创业创新运营设计大赛,提升项目运营水平。
(三)聚力扩大消费,文旅品牌活力释放。紧盯重要节假日和周末市场,抢抓年轻人和周边游客源,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一是“最湖州”产品出圈。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和亚运为契机,承办“湖州都挺好 来浙里过大年”和迎亚运 “缤纷夏日 浙里好玩”等全省春、夏消费季启动仪式,推出全球博士72家景区免费游活动,发布各类惠民举措45项。推出中超联赛奥体之夜、小西街之夜等市集600余场,新增湖州生态宴体验点1家,获评“浙派好礼”2金1银,入选全省“百县千碗”名点名小吃大赛十佳5个、十佳豆腐1个、十佳家禽类美食2个、十佳水产类1个、十佳蔬菜类1个。“闲步苕霅”等11个市集入选全省重点文旅市集。湖州小西街-衣裳街-状元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南浔古镇东大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水口茶文化景区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德清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入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安吉宋茗白茶园入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桑基鱼塘入选全省文旅融合示范级IP ,新市古镇、云上草原、世界丝绸之源入选创建级IP。二是客源市场持续拓展。紧盯上海、苏锡常等重要客源地以及重庆、武汉等城市,举办2023长三角旅行商大会、长三角露营大会、“湖州@上海”相约亚运城市伙伴行动、千车万人游湖州启动仪式、心动目的地·湖州潮玩旅拍季等主题活动6场,以及“宿绿水青山 赴一湖之约”“周末就出发”等推广活动11场,参加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会展活动。加大与头部OTA和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力度,推动10位头部达人成为“湖州文旅推介官”,开展“春天,我和湖州有个约会”等四季主题推广,发布自驾线路5条、亚运主题线路6条,拍摄“湖州腔调”系列短视频,我市在全省城市文旅品牌标识策划传播大赛中获地市一等奖、最佳策划创意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为全省最佳成绩。三是品牌活动影响放大。高质量承办全国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文化和旅游部饶权副部长、相关司局长和全国34个文旅厅(局)领导走进“文旅促进共富湖州探索”最佳实践点位,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湖州。办好国际滨湖度假大会,环太湖五大度假区联合发布“滨湖度假”宣言,共建世界级滨湖度假平台。央视《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双季”特展暨第三季书目发布仪式、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乌程青史》开拍仪式、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节目分享会等重要活动走进湖州,成功邀请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嘉宾考察湖州。
(四)聚力绿色共富,村游富农全面推广。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聚焦新趋势新需求,培育发展“年轻化、时尚型、爆款式”的乡村旅游业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升级。一是乡村休闲业态创新。深入落实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省级试验区建设,布局推进南浔长三角亲子乐园“1310”工程,高质量举办长三角亲子文化节。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辐射效应,推出吴兴原乡小镇星空露营节、南浔石淙花海龙虾节、德清莫干山奇幻音乐节、安吉大麓青年音乐节等村游夜场景。组织参加“春游浙里·大地欢歌”浙江百名村支书进上海乡村旅游推广活动,文旅部评选的“春季最受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目的地”10强中,湖州独占2席。吴兴区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二是“宿在湖州”实力圈粉。加快培育“浙韵千宿·宿在湖州”民宿,推进民宿标准地等改革试点,新增省等级民宿、文化主题(非遗)民宿20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家,民宿总量达到3373家。加快德清县“浙韵千宿·莫干生活”文旅深度融合全省试点建设,推动“浙韵千宿”培育民宿全部入驻全省“游浙里”平台。打响“宿在湖州”品牌,举办第四届“湖宿手信”乡村民宿伴手礼大赛,6件乡村民宿伴手礼作品入选“浙韵千宿”60强,7个“宿在湖州”民宿短视频在全省大赛中获奖,数量居全省第1。潮新闻刊发《来“顶流”湖州睡个好觉吧》等系列报道,全网浏览量超百万。全市旅游饭店年度营收破亿元规模酒店破10家。三是“村游富农”机制推广。深入实施千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打造十大“村游富农”绿色共富示范区,全市“扩中”“提低”家庭结对达2206户,结对帮扶达标率居全省第1。全面开展乡村文旅运营“五十行动”,培育乡村创客团队11个、运营团队12个、乡村运营师10名、村游富农带头人13名、乡村运营品牌11个,举办全市乡村文旅融合暨“村游富农”文旅运营大讲堂。“村游富农”案例成为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文向全国推广的6条文旅赋能共富的典型经验之一,获省委书记易炼红批示肯定。
(五)聚力品质提升,文化生活主客共享。持续优化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提质升级,推动市民群众共享优质文化。一是文化空间优化。高标准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新建城市书房18家、文旅驿站8家,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95个,获浙江省“最美文化空间”15个。完成市博物馆新馆概念设计方案并启动展陈大纲设计,德清博物馆新馆完成征地拆迁和建设方案设计,南浔博物馆设计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累计建成乡村博物馆103家、省星级乡村博物馆8家,数量均居全省第1。市博物馆入选“中博热搜榜”百强榜单,7件藏品入选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11件作品在全省博物馆文创大赛获奖。6家公共图书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城市书房主理人”累计吸引66家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参与。二是文艺赋美生活。创新开展“艺心一艺·文艺赋美”365行动,动员文艺类校外培训机构师资团队、学校社团、社会文艺骨干等组成文艺志愿队伍190支,全市在册文化志愿者达11万人次。在重点商圈、文化特色街区、社区文化空间、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等打造流动展示点600余个,其中精品演出场地29个,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文艺赋美演出36653场次。创作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类作品370余件,承办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群星奖)示范性巡演暨第二届浙江省全民艺术节开幕式。举办847个春季、夏季“城市艺术课堂”公益培训班次,城市艺术课堂提高班学员赴基层开设辅导班120个。三是文化活动润民。紧抓重要节点和节日契机,举办湖州城市合唱团10周年大型音乐会、全民阅读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等系列活动,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举办讲座、展览等3000余场,创新推出博物馆之夜和美术馆之夜系列活动,各国有、非国有乡村博物馆举办线上线下活动百余场。丰富日常活动供给,打造圆梦青苗、文艺赛事等“文化惠民项目”,全市送戏下乡1968场次、送书下乡37.11万册次、送展览讲座下乡1932场,开展“诗行远方”文化走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500余场,成功引进舞剧《粉墨春秋》、马克西姆钢琴演奏会等精品演出45场。
(六)聚力增值服务,文旅营商环境优化。以企业最有感、群众最满意为目标,推动文旅营商环境更优质、文旅市场服务更暖心。一是市场主体稳中求进。创新开展“送政策、送温暖、强信心、促发展”专项服务月行动,实施《支持旅游企业创新经营促进增收政策》,对投入新业态、新模式的景区、住餐企业进行重点奖补。联合携程集团启动2023旅游振兴计划,与中国银行湖州分行推出“旅行社复苏订单贷”金融服务,累计为30家旅行社提供贷款金额共计4860万元。针对性服务34 家省级文旅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企业,南浔古镇、云上草原等5个景区入选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全市累计拥有5家省级领军企业、21家骨干企业、31家新锐企业。新增文旅上市企业1家,文旅市场主体达到8.8万家,增速达25.4%。二是服务质效稳步提升。实施文旅行业“十百千”培养计划,举办2023年全市文旅市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和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入选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1名,在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中获金奖2名、优秀奖7名。新培育高级导游6名、中级导游28名。创成五星级旅行社1家、评定四星旅行社2家、高品质旅游饭店6家,长兴县、湖州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监测点。深入推进文旅投诉“诉源减量”计划,打造“15分钟文旅接诉服务圈”,全市有效投诉量持续下降。三是度假产业迭代变革。承办全国旅游休闲度假业务培训班,形成《全国旅游度假区交流协作机制湖州共识》,全国度假区交流协作机制联络处、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落地湖州。开展全国首个旅游休闲度假高质量发展城市试点探索。加快旅游度假区、景区品质提升,承办文化和旅游部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研讨会,推动西塞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安吉大余村70余个网红业态投入运营,南浔古镇景区面向全球游客免费开放后游客人次破千万。下渚湖景区通过全省5A级旅游景区培育名单评估。
(七)聚力治理迭代,文旅平安指数领跑。加快行业规范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文旅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护航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发展。一是重点领域拔钉除患。扎实开展文物安全大提升行动,实施文物平安工程15项,联合执法、消防出动2570余人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97处,立案查处文物违法案件27起。紧盯文化阵地、文旅场所、景区景点以及旅游新业态、旅游包车等重点领域,突出亚运、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开展“洗楼”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市累计检查各类场所4493家次,办结案件311起。锻造文化执法人才队伍,实施“六比六看争一流”领雁工程,承办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与文化市场执法理论分享活动,在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中斩获团体及个人9个奖项。二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举办全市“迎亚运 保安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培训暨应急演练,完成全国和省市两会、杭州亚运会等重要活动期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召开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部署会并开展专项整治,全市共组织执法261次,立案3起,取缔门店网点3个,缴纳非法设备11套。优化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有线数字电视4K超高清光纤网络到村覆盖率100%。深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应急广播双向化终端在20户以上自然村中覆盖率达86.62%,在全省应急广播体系深化建设综合评价中列第二。在全省广电职业技能比武大赛中,我局获“省技术能手竞赛团体奖”,1名选手获“浙江金蓝领”荣誉称号,1名选手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获二等奖。三是安全规范率先出台。高质量承接全省文旅安全监督协同调度平台建设试点,初步建立涵盖A级景区、星级酒店等8大领域的安全基础数据库。在全国率先出台《旅游新业态项目安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和“平安景区评价”团体标准,指导云上草原景区制定出台《景区安全管理规范》企业标准。全省首创电竞酒店、“演艺+”等监管一件事管理规范,2个案例入选省“七张问题清单”并完成整改,查处电竞酒店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全国首案”。旅游新业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露营+”一件事先后获评全市第二批营商环境好案例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八)聚力党建引领,文旅铁军形象出彩。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促业务,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一是党的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燃烧青春之火 书写诗和远方”红色宣讲和“以文化人 以廉润心”文旅干部话勤廉微党课比赛,举办“韵海讲堂”6期,开展“‘八八战略’在身边 沿着总书记足迹看湖州”大联学大调研大宣讲活动20余场,我局获2022年度“学习强国”省级优秀供稿平台。深化推进“实干争先·奋斗有我”高质量打造人文新湖州主题实践,精准把握“扬长补短”关键路径,构建“年初承诺、年中述职和年末晾晒”赛马机制,1人获评二季度实干争先“奋斗者”,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获评四季度实干争先“奔跑者”。深入实施《湖州市党建引领村游富农三年行动计划》,获评湖州市党建联建最佳实践案例。二是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梳理细化党风廉政工作要点和领导班子监督“五张责任清单”,召开全系统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制定《创建清廉机关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 全面打响“清廉文旅”品牌实施方案》,加强廉政风险点排查,组织廉政教育月活动和专题党课,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30次,排查整改廉政风险点89个。建立完善45名科级干部及194名科级以下监察对象廉政档案,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2名党员干部诫免谈话、4名党员干部批评教育和6名干部廉政谈话提醒。完成局系统10个党支部集中换届选举。1个案例获全市“双创双建 实干争先”典型案例,1个党建课题获全市机关党建优秀课题研究成果。三是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深化年轻干部导师帮带机制,创新实施“项目首席负责制”,局系统20位年轻干部分别领衔重点工作项目并分批次集中亮晒,1名年轻干部领衔的“城市书房文化主理人”项目以第一名成绩获全市年轻干部项目首席负责制亮晒交流活动“十佳案例”,6名青年获“2022年度湖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实施“六比六看争一流”领雁工程,获评全省执法带头人2人,有关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加快人才培育,全年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7名,交流调入硕士研究生2名,接收博士选聘生2名,推荐9人进入人文社科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文旅能人等备选名单,2人入选全国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1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名单。建立行业人才储备库,新培育“村游富农”带头人13名、文旅推介官45名、金牌导游(讲解员)10名、管理精英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