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旅动态 >媒体聚焦
(浙江日报)沪苏湖铁路晒进度!迎“泼天富贵”湖州还要做什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2日
来源:浙江日报
字体:【

“长三角人”之间的联系,在最美的4月天里,愈发紧密。

4月首日,国铁上海局集团召集沪苏湖铁路沿线两省一市铁路部门、地方部门和参建单位,在湖州启动沪苏湖铁路“四季看变化”活动。

春看聚力争先。当天,大家实地调研湖州南浔高铁站站房建设、晾晒铁路沿线各地进度、协调解决各项问题……为的是确保“江浙沪第一天路”年底顺利通车运营。

通车后,“天路”最西端的湖州到最东端的上海,只要40分钟。为了融入大上海,湖州从2008年开始谋划这条高铁,至今“走”了16年。今年,湖州将“紧紧抓住沪苏湖铁路开通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终于走到了通车年,建设上的“临门一脚”怎么踢好?有了沪苏湖铁路通车的底气,湖州为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做着怎样的准备?发展的“经脉”打通了,还要练好哪些内功?

沪苏湖铁路“四季看变化”活动现场

踢好“临门一脚”

沪苏湖铁路,东西向串联起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排头兵上海、中国最强地级市苏州、“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它的每个动向,都牵动着沿线4100多万百姓的心。

“目前,轨道工程正线铺轨剩余156.8铺轨公里,计划6月30日完成。站房工程方面,南浔站、湖州东站、盛泽站、练塘站主体结构已经完成,苏州南站、松江南站主体结构工程分别完成94%、67%……”活动现场,上海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孟凡华详细介绍了铁路全线建设情况。“湖州的进度目前是沿线最快的,举办这次活动我们也是希望沿线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强化路地协同推进。”

春看希望,夏看热潮,秋看丰收,冬看通车。沪苏湖铁路“四季看变化”活动既是为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提速,更是为打造重大线型项目协同模式探路。

湖州市委书记陈浩提议,下一步,两省一市及各有关方面要聚力攻难点、抢进度、保质量,全力确保沪苏湖铁路年底前开通运营。湖州将拿出百分百的态度、速度和服务,全力做好沪苏湖铁路开通的各项准备和保障工作。

进度最快、全力保障,最后建设冲刺阶段的临门一脚必须踢好!湖州的这份决心背后,是340多万湖州人对沪苏湖铁路通车的强烈期待。

湖州是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的高铁不直达上海的城市。每次去上海,从杭州绕啊绕,这种“苦”,340多万湖州百姓最懂。

早在2008年,湖州就开始谋划这条铁路,那时叫“湖苏沪”,单从名称就能看出湖州的主动与迫切。从提出构想报告,到今年年底预计正式通车,整整“走”了16年。

徐桦,湖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处处长。跟轨道交通打了15年交道,他见证了湖州“十字型”高铁主骨架形成的漫漫过程。“沪苏湖铁路通车后,湖州所有县区都将通上高铁,湖州人的高铁直达上海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沪苏湖铁路上,东来西去,将有无数的新故事。

湖州,要变成“金西翼”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沪苏湖铁路快修好了,眼下最紧迫的是怎样用好这条致富路。

2023年闯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的湖州本身不弱,但在群雄林立的长三角地区,要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并非易事。

“金西翼”,关键落在“金”。“高铁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道出了各地争夺高铁的底层逻辑。高铁已不是一条简单的交通路线,它带来的是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各类要素和流量,能重塑一个区域的城市空间格局。

湖州的第一招,是产业上与上海同频共振。

湖州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发展,已有一年多时间,项目集聚度明显提升,但在发展中也出现各条链发展不均、未来产业关注不够等问题。

随着沪苏湖铁路即将开通,湖州将全面融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在原有的八大产业链发展上作出迭代升级,提高与上海产业集群的适配性。如发挥湖州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的优势,与上海整车企业开展供需对接;融入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承接在沪医药研发企业到湖州开展产业化。

吉利未来工厂

第二招,是建设高能级产业合作平台。西塞山下,湖州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共同规划打造的半导体产业园,已有部分建筑结顶。“湖州正全力实施‘太湖之芯’计划,产业规模已达到603亿元。半导体产业园距离高铁站就5分钟车程,会更有利于承接半导体产业转移。”湖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湖州拥抱上海,地缘最近的南浔成为接轨的“桥头堡”。这两年,南浔加快布局建设以“上海湾、南浔古镇、高新区高铁板块”为核心的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也有了不少成果。比如,2023年就从上海引进了14个超过3亿元的项目,与上海临港集团深度合作推动双方在产业、科创、城市功能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联动发展等等。

沪苏湖开通后,两地20分钟通勤,这“泼天的富贵”南浔如何接得更好?近日,南浔所有正科级以上干部都收到了一本“宝典”。这份名为《近期上海市有关资料汇编》的资料,里头有上海各区县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营商环境、城市有机更新等最新情况。

“整整700页,是一本‘上海百科全书’,能让干部系统性、而非碎片化地学习了解上海情况,知己知彼,才能全面融入。”南浔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浔上下正卯足了劲儿建立健全全面接轨上海的体制机制,打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

沪苏湖铁路还将是贯通长三角东西区域的智能大动脉,在人才引进上,自然也要放大招。除了加码原来的上海驻点招才、布局在沪人才飞地、同上海高校院所合作等路径外,今年湖州计划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放到上海,现场推介、以赛引才。

“上海研发+湖州制造”是不少湖州企业现有的发展模式,位于吴兴区的浙江世仓智能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也想吸引更多研发人才到湖州公司,随着沪苏湖铁路的开通,人才长期留在湖州发展将成为更大可能。”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很有信心。

最近,上海大学生物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许广胜来到湖州市太湖实验室,应聘科研岗位。“沪苏湖铁路通了之后,上海到湖州只有一杯咖啡的时间;这里还有优质的人才服务政策,办公室与绿水青山只隔一块玻璃。”来湖州前,许广胜就已经被这里的区域优势和生活环境“圈粉”。

上海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共引进吸引海内外人才17.2万人,现在上海全市人才总规模已经超过675万人。高铁将把湖州与上海连接为一座城,期待更多人才可以从一家所有到一起共有,实现价值最大化。

“经脉”打通练好内功  

从卫星视角俯瞰,长三角路网密布、灯火璀璨。东来西去的故事,更是多如繁星。

南浔古镇阿可那酒店负责人周一尘最头疼“每年自驾4万公里”。周一尘是南浔人,在上海研究生毕业后就把家安在了那儿,如今在古镇开了酒店,便开始了“双城记”,他说高铁通后可以少开车了。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许超则是“出差达人”,每周都要赶上海虹桥机场的节奏,让他伸长了脖子在盼沪苏湖铁路开通。

还有总爱往湖州乡村跑的上海林家峰夫妇,坐旅游大巴晕车,又不想长途自驾,沪苏湖铁路是他们心目中“开往春天的列车”。

南浔古镇

而这些故事的主角也都有自己的担忧。周一尘担心高铁通了,游客来了不住古镇,当天就回上海了;浙大湖州研究院在全国各地招募人才,许超操心的是,人招来后能否全留下来;林家峰夫妇则最关心交通“最后一公里”怎么解决,总不能到处打车吧。

其实,他们的担忧,指向的是同一个问号:城市的配套,接不接得住高铁开通带来的流量?

浙江省旅游协会有研究统计,高消费客流中,最具活力的消费人群是55周岁到70周岁之间,而这个群体上海大概有250万人,他们大多不会选择自驾。“如果从高铁站出来,或者去周边任何一个景点都要打车的话,那对老年人来说肯定不友好。”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研究员、欧洲城市比较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冯翔表示,融入城市群、都市圈,要特别注重构建联通高效、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对于这一点,湖州文旅部门和交通部门已在落实相应方案,加强各县区景区间的联动,及公路客运、景区专线与高铁无缝连接的规划和站点设置,努力将高铁红利导流到湖州全域。

要把流量变留量,还要靠优质的文旅产品。今年,湖州要打造四季不同的主题漫游线路,让游客每个季节到湖州,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山水、生态、人文之美。

沪苏湖铁路能带来的不止是长三角的游客。未来几年,上海要打造成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30分钟通勤圈,让湖州作为“承接上海入境游客外延深度游首选地”很有优势。今年3月,湖州文旅已同携程集团签订了《2024入境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携程平台技术能力及资源优势,吸引各国游客来体验。不过,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汤澜也直言,“对外国友人来说,湖州的设施设备是否友好,接待能力是否达到,这些都是要尽快考虑的事情。”

眼下,湖州已有不少星级酒店和民宿在发力提升完善接待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努力达到国际水平。并多途径吸引有经验的国际酒店经营人才到湖州就业,同时对在职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让入境游客到了湖州有更佳体验。

依托高铁站,配套建设居住、购物、娱乐等设施功能完备的高铁新城,也是不少城市补足短板的发展思路。目前,湖州吴兴和南浔都在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并突出一个特色,那就是培育适合青年人才就业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期待沪苏湖铁路尽早呼啸而来。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