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邀参加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展示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现场观摩长兴紫笋、安吉白茶炒制过程,与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就紫笋茶、白茶历史底蕴、传承情况进行了沟通,并对我市保护传承和资源开发工作予以点赞肯定。
本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展示活动现场共展示西湖龙井、长兴紫笋茶、安吉白茶、婺州举岩4个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制茶技艺项目。
白茶之祖——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是一种烘青型的绿茶名茶。以白、活、香、鲜、清为特色,其鲜叶、干茶均叶白脉绿,茶叶汤色清澈透亮,喝一口鲜味足,香气高而持久。
安吉县溪龙乡地处北纬30-31度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特有的气候土壤条件,导致氨基酸糖类物质积累多,而多酚类物质积累少,使安吉白茶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过程主要包括:采摘、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收灰干燥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特别要求,其中鲜叶只能用春茶前期20来天的鲜叶。
安吉白茶从采摘到手工加工,冲泡饮用,都极具观赏价值。2011年5月,“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贡茶之最——长兴紫笋
紫笋茶又名“顾渚紫笋”,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陆羽称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顾渚紫笋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一品茗,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
紫笋茶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其制作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制成的极品茶芽味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尝之齿颊甘香,生津止渴,回味无穷。紫笋茶富含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清凉可口,而且有驻颜悦色、治疗咽喉肿痛等功效,是炎炎夏日消暑、润喉的理想饮品。
一直以来,顾渚村民把制茶作为家庭的一项重要产业,以家庭为单位,妇女采茶、分拣,男人制茶的“合族业茶”的情况屡见不鲜。
2011年5月,“紫笋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