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73110746/2020-00029 | 成文日期: | 2020-12-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湖州市文物局) |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着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功能,城市书房作为"推进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重要实践,旨在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文化圈",延展和下沉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职能,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湖州市城市书房项目得到有序推进,项目开展过程中吸引了众多社会团体的目光,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项目建设情况
城市书房项目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享用"的共建共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务、精准布点、大众受益"的原则,计划通过三年时间(2018-2020),在全市建成具备公益借阅、自助服务、场馆体验的城市书房30个。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累计完建任务35个(其中市本级18个、德清县5个、长兴县7个、安吉县5个)已超额完成三年计划任务数,总建成面积5900平方米。
市本级的18家城市书房中,有15家位于吴兴区范围内,其中2018年建成5家(小西街点、城图广场点、度假区凯莱国际点、度假区阳光假日社区点和聚星103点);2019年建成4家(霅溪公园点、玲珑湾点、文苑小学点、中丝文创园点);2020年建成6家(双渎家园点、金泉社区点、生态文明主题本馆、千甓亭点、南太湖科技创新综合体点)。南浔区建成3家(垂虹公园城市书房、南浔科技创业园城市书房、碧浔府城市书房)。书房布点以中心城区和人口密集的商业或生活区域为主,如核心商圈、大型社区、工业园区等,基本实现市区城市书房的全面布局。
三县地区三年共建成城市书房17家,其中长兴县7家(馆本部、太湖街道点、画溪街道点、龙山街道点、回龙山点、和文化广场点、解放西路点)、德清县5家(乾元修吉堂点、永安街点、阜溪街道点、高新区地信小镇点、城东点)、安吉县5家(馆本部、硕博点、朗里点、孝子公园点、昌硕街道铜山公园点)。基本形成了各县城区东、南、西、北、中各有一家的良好布局,为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阶段性成效
(一)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1.打造特色地标
城市书房初建的目标定位为"城市书房,书香生活",是具备免费开放、无人值守、自助服务功能的城市书房,各个城市书房结合区域内文化特色,结合当地居民意见建议,深挖其特色文化品牌,形成 35个不同特色的城市书房。其中南浔区内城市书房充分利用其文化旅游特色不仅使其成为南浔的文明地标,也是对外展示的窗口。
2.打造特色主题城市书房
2020年8月6日,湖州首家"生态文明主题城市书房"揭牌开馆。主题城市书房以湖州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文献为主要载体,积极探索生态文化培育与城市书房建设融合发展的途径,彰显了湖州这个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生态内涵和文化特色。
(二)人性化服务
1.便民利民服务打开全民阅读新局面
城市书房以实现"15分钟文化生活圈"为布建宗旨,以自助式场馆型体验为特色,市民群众只要持有第二代身份证就可以自由体验书香环境;持有图书馆借阅卡或激活借阅功能的社保卡,或者现场开通支付宝扫码办证服务,就可以无障碍、全自助畅享全部图书和数字资源。
2.位置便民实现"家门口"的图书馆
通过三年的建设,全市35家城市书房已经完成并投放使用,基本形成了市区县区城市书房的全面布局。据统计,已运行的城市书房,目前已累计接待读者逾34万人次,流通图书约15万册次,就近借阅、无感办证等升级服务,积极回应了群众便捷、均等享用图书服务的需求和期待,到城市书房阅读打卡已经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新时尚。
(三)多方创新共建合作
1.多元共建模式呈现全民阅读新亮点
自城市书房项目开始以来,项目吸聚了包括小西街文创产业园区、滨湖街道、文苑小学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以政企合作、政校合作等方式,形成"书房+主题街区"、"书房+幸福邻里中心"、"书房+党群服务中心"、"书房+学校"、"书房+公园"等多种共建模式,以1:3以上的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比例,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合作氛围。
2.创新运行模式打造全民阅读新空间。城市书房项目启动以来,通过采取"属地公共图书馆业务主管、社会合作方协助共管"的运管机制,吸收了大批喜爱阅读、乐于奉献的社会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参与日常开放、读书分享等服务协管。目前已签约湖州青椒公益、南太湖义工等社会志愿组织入驻城市书房,已累计组织开展城市书房读书会400余场,深度服务读者16000余人次。志愿者的加入和书香活动的开展,让城市书房成为市民分享知识、交流情感和信息的第三文化空间。
三、下一步工作规划
(一)注重特色打造,完善项目长效管理机制
继续立足湖州地方特色,营造别具一格的书香空间,根据书房所在地的特点,打造主题化、个性化的书房空间,做好千甓亭城市书房的文物建筑活化范本建设。加强市县公共图书馆与新华书店等机构的资源合作交流,定期对城市书房内的图书进行更新替换,保证读者的阅读需求。加强城市书房、图书分馆以及流通点的管理与协同运作,健全综合考核机制,推进项目的长效健康管理,全力构建层级分明、作用互补、覆盖全面的城市阅读服务网络。主动参与局文旅驿站功能设计,谋划好后城市书房时代的阅读服务创新,推动民生福祉向均衡、优质、普惠迈进。
(二)丰富活动形式,推动多方参与运作形式
进一步深化"属地业务主管、社会合作方协助共管"的运管模式,不断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的后期运作,联合市县公共图书馆资源与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在城市书房定期开展讲座、沙龙、亲子绘本阅读、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持续丰富活动引入,提供"湖上云"点播机和电子书阅读服务机等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通过优化服务供给,将城市书房打造为群众分享知识、交流情感和信息的多功能城市文化空间。尝试向财政申请资金支持,将"城市书房"管理和运营纳入流动图书站统一管理。同时,委托联建合作方配备保洁、保安等工作人员,从开放秩序的维护层面给予运行支持,继续招募大批喜爱阅读、乐于奉献的社会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参与书房的日常开放、读书分享等服务协管,视情况招聘退休的图书馆专业人员或教职员工担任"城市书房"管理员,探索健全多方参与的运作形式。
(三)引入社会力量,加强书房运营维护管理
一是引进志愿者力量参与管理。目前各家城市书房是由街道等第三方进行属地管理、图书馆负责业务指导的方式,要对城市书房进行更精细化管理,需要与周边社区、学校合作,成立城市书房志愿者服务队伍,让志愿者参与到城市书房的建设中来,定期组织志愿者培训,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工作;二是加强沟通,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定期召开图书馆社会监督员座谈会、读者座谈会、设置书房管理意见簿等形式,鼓励读者提出宝贵建议,再根据不同人群将意见进行分类反馈处理;三是实行定期问题维护反馈机制。为了使更多读者能更好的享受城市书房带来的便利。各个书房加强与各级图书馆的联系,定期上报维护。上报内容包括需要更新的书籍、损坏的智能设备及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