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遗--震远同茶食三珍制作技艺
湖州的茶食消费习俗历史悠久,且远销他乡。据同治《湖州府志》卷三十三《物产》记载:“茶食 或粉或面和糖制成。糕饼形色名目不一,用以佐茶故统名茶食,亦曰茶点,他处贩鬻,称‘嘉湖细点’”。
1856年左右,归安县(今南浔区)菱湖镇人沈震远开办茶食作坊,名为“震远茶食作坊”,制作芝麻酥糖、糕点之类的茶食品,生意兴隆,成为镇上同行的佼佼者。后沈震远到上海与人合股开办钱庄,厚此薄彼,震远茶食作坊连年亏损。沈震远转而将濒于倒闭的震远茶食作坊无偿地赠送给徒弟方幼时。方幼时遂在湖州鱼巷口(在骆驼桥堍)找到了二间店面作为店址,又在店址的斜对面(上北街)买进四开间三进深的房屋成为加工作坊,名“震远同茶食商店”,时为1876年。经过多年摸索创新,终于形成了“震远同”自己特有的一套技术工艺程序。生产的玫瑰酥糖“细腻油润、甜美酥松、爽口易化”,参加1927年的西湖博览会展示,香港《大公报》曾为此撰文作了专题介绍,引起了海外同胞的极大兴趣。 1932年,方幼时之子方子辉独具匠心,以“金钟”为名申请注册商标,寓意深刻,耐人隽永。其意为金钟悬挂天穹,响震远方。外地客商也慕名纷纷前来购买,“金钟牌”玫瑰酥糖霎时身价百倍。此后,“震远同”茶食店又增加了椒盐酥糖、荤油酥糖等新品种。
1956年,震远同茶食店与十五家同行合并,名为“公私合营震远同食品厂”,产品远销海外。
十年浩动期间,“震远同”名牌被取消,更名为“湖州食品厂”,产量急骤下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震远同”食品厂恢复,产量逐渐达到历史高峰。现厂址在湖州梦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