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湖溇港
太湖溇港圩田系统是由运河頔塘,200多条太湖溇港(其中位于湖州范围内的有70多条),北横塘、南横塘等数条横塘及万顷圩田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是太湖流域古代劳动人民在利用和改造渍湖低湿洼地和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独特创造。
太湖流域滨江傍海,四周高仰、中部低洼,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从春秋时期开始,先民们利用自然分布的墩岛高地用圈圩挡水的办法,逐步在湖泊沼泽之地修建了一批大小不一的原始圩田,并陆续修建了大量的塘、浦、溇、港和排灌渠系统。经过唐、五代、宋、明清历代有计划的浚治塘浦、修筑堤岸,逐步形成了河渠纵横、圩田横布、管理科学的溇港圩田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特征:规模适度,与农耕社会小农经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相匹配;布局合理,顺应自然,干支分明,疏密有度;以闸管控,双向引排,束水攻沙,以清刷黄。
溇港圩田系统奠定了湖州“鱼米之乡、天下粮仓”和“苏湖熟,天下足”历史地位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如此,该系统被水利界泰斗郑肇经教授称为:“(溇港圩田系统)在我国水利史上的地位可与四川都江堰、关中郑国渠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