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旅动态 >媒体聚焦
(钱江晚报)湖州吴兴: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2日
来源:钱江晚报
字体:【

在湖州吴兴,如何找到诗意乡村生活的意义?

近年来,当地围绕“文化品牌第一目标、项目建设第一引擎、文旅创客第一主力”,紧紧依托圩田、山地、水系等自然资源和茶经故里等人文资源,深度融合传统文化、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构建了以“一湾、两带、多圈”为产业布局的“1+2+N”新时代人文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全国首发《文旅特派员选任和服务规范》市级标准,创新建设特色镇、特色村,确定潞村、义皋等20个村为试点样板村,形成了一套以改革创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吴兴模式”。

世界乡村旅游小镇

潞村村创新探索“研学”+乡村振兴模式

位于八里店镇的潞村村,以发展研学为契机,解码“丝之源”等在地文化基因,灵活运用古村、丝绸、蚕桑等优质文旅资源,改造提升乡村人文空间。不仅将绣娘工坊、钱山漾陶艺手创中心、《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等项目串点成线,还招引落地40余个项目,打造“丝路文化节”“潞村七点半夜市”等业态,自主策划和合作举办丝绸文化体验主题活动近80场次,推动研学产品发展科学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村民带来增收致富新渠道。仅2023年,村里到访研学师生2万余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0万元。

此外,借助丝绸文化的纽带,潞村主动参与国内外产业机构交往交流,不断深化与属地政府的交流合作,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累计接待国内外各类客源50余万人次。

溇港圩田农业系统

溇港片区深化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留住美好乡韵的运营模式

吴兴区是溇港圩田农业系统保存最完善、特征最鲜明的地区,其城市形态、生产生活方式、人文风景浸润了浓厚的溇港农耕色彩。

近两年来,吴兴区把太湖溇港县域风貌样板区分为北部水乡田园风貌区、中部传统民居风貌区、南部溇港农耕风貌区,围绕“千年溇港”核心资源影响力,组团发展、协同推进滨湖六村整体打造,谋划打造太湖溇港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例如成立工作专班,实行晾晒比拼机制,探索“国企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金融资金支持、村集体资金补充”多元合作模式,并与国内知名文旅运营单位进行深度洽谈;围绕溇港文化保护开发这一主线,建设了“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中国湖镜馆”“崇义馆”“雕版印刷艺术馆”“水生态法治馆”和“书报馆”等多个历史文化展馆,唤醒“沉睡”的世界遗产。在项目招引一体推进方面,吴兴区推动溇港核心区域“滨湖六村”打破村庄边界,打造“太湖新溇港”IP,目前已招引26个农文旅项目落地,其中13个项目启动建设,2个营地正式运营,还成功举办溇港文化节、滨湖大闸蟹丰收节、太湖溇港民俗旅游丰收节、义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桨板公开赛等系列文旅体活动。

2023年,滨湖六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35.6万元。2024年以来,滨湖区块吸引游客超25万人次,“古村休闲-文创体验-养老度假-记忆留存”系列旅游体验日趋成熟。

妙西龙山村探索青创客机制奔向物质精神共富路

在妙西镇龙山村,当地紧紧抓住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等机遇,实施“农业+文化+创意+旅游”的新路径。

通过招引青年创客、打造乡创平台、创新共富模式等方式,该村不仅引入“谷堆乡创”这一有着多元化运营模式的乡创平台,建立党群创富联盟,开发共享厨房、共享民宿、共享农场等一批共富项目,还培育形成一批乡村运营师、创客团队、运营团队、运营品牌和“村游富农”带头人,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每年增收约15万元,直接为村民提供固定岗位50余个,吸纳灵活就业3000余人次,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分享到了发展的红利。

图源:新时代文旅产业研究院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