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等机构联合发布了《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浙江湖州的安吉县、长兴县、德清县分别位居2025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1、第2及第4名。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地级市,目前湖州的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5年居浙江前3位,探索出了一套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的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湖州方案”。
生态更美
绿水青山淌金银
在安吉县山川乡的浙江云上草原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落地窗前向外眺望,高山草原、悬崖心跳乐园、云上仙侠镇、熊猫部落探险乐园等多业态荟萃的新型四季旅游度假目的地已然成形。数据显示,2019年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超500万,助推山川乡百姓的人均收入从3万元左右增长到近7万元。
“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坚信,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最大的资源和财富。今年重点打造的三期项目云上仙侠镇也将在近期开门迎客。”在云上文旅集团副总裁丁颢看来,云上草原的游客数量、山川乡老百姓的收入还将持续攀升。
去年,安吉接待游客340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5.6亿元。“这其中,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生态是湖州县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发展优势。”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湖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打造“湖光山色·度假之州”旅游品牌,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湖光山色点绿成金,在此过程中,湖州以县域旅游为突破口,纵深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因地制宜开辟转化通道,推动露营、村咖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案例层出不穷。
在德清县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一处曾经废弃的古铜矿经过年轻人的巧妙改造,摇身变为网红打卡地——“遇见地心洞穴咖啡馆”。
“今年‘五一’期间,有近3000名游客来这处山洞打卡,这里吸引人的不仅是咖啡,更是风景!”德清县文旅集团介绍,好生态孕育新经济,去年全县引进青创项目286个,集聚入乡青年达3565名,越来越多青年创业者在绿水青山中嗅到了机遇。
产业更兴
诗画江南绘新景
夏日的傍晚,漫步在长兴县太湖街道沉渎港村的太湖有风青年集市,18个色彩形状各异的集装箱商铺错落有致,吸引“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前来体验。
“这是长兴9号公路旁今年首个对外营业的文旅项目,集市占地27亩,总投资约500万元,目前集市已有33个摊位入驻,带动返乡及本地青年就业创业100余人,每天人流量在6000人次左右。”集市负责人、湖州观湖乡创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毅介绍。
蒋毅口中的长兴9号公路是今年长兴县委县政府重点推进打造的县域旅游标杆项目。这条公路串联长兴太湖34公里湖岸线、104国道、长达线及中央大道等景观廊道,全长约99公里,未来将累计联动全县111处旅游景点。
这些年,湖州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精心打造滨湖旅游、乡村旅游、山地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都市旅游等八大重点产业以及低空旅游、演艺旅游、携宠旅游、商务会展、艺术旅游、自驾车房车游等各种新兴旅游业态为内容的“8+X”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在细分产业链上积极突破,形成“南太湖休闲娱乐、大运河诗路江南文化体验、浙北山地度假旅居”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在诗画江南中绘就出新的美景。
最新数据显示,为迭代升级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高地”,过去3年来,湖州每年推进投资规模2000亿元以上文旅项目建设,“千项万亿”“双百”计划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和投资完成率连续5年居全省前3位,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长期保持在全省首位。
“这其中,不仅有总投资251亿元的太湖龙之梦乐园等大项目,还有近600家小而美的乡村咖啡馆和3300多家乡村民宿。”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湖州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过程中,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目前的社会投资占比已超过了国有投资,有效助推了全市720余个村庄蝶变成为景区,超32万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百姓更富
美丽田园展新颜
走进德清县的莫干山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处处皆是欢声笑语。游客的到来,既方便了原本外出的本乡人就业,也吸引了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加入,县域旅游持续发展孕育出的新项目、新业态成为这些入乡青年眼中的“香饽饽”。
几年前,“瀑布咖啡”的创始人王丽君计划在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的一处瀑布下造一个“世外桃源”。起初,朋友和村民都质疑,山沟沟里人都见不到,能引来客流吗?
如今,“瀑布咖啡”最多一天卖出3500多杯,上海、江苏的游客常常驱车前来“打卡”。大里村每年除了有租金收入,还能拿到50到80万元的分成。“在县域的乡村扎根一份事业、找到一处远方、架起一座桥梁”,这是很多青年在湖州寻找到的人生答案。2019年以来,湖州青年就业创业新增近39.4万人,文旅创业项目成为许多入乡青年的首选。
在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一群大学生在一个爱心形状的湖泊前,放置了几十把躺椅,附加一杯68元的咖啡,这个名为“深蓝计划X”的咖啡馆年营业收入居然超2000万元。运用“两入股三收益”模式,即当地村民和村集体以资金、资源入股,以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形式获得收入,该咖啡馆助力当地村集体收入两年增长78.8%。
如今,这个模式正复制到更多村庄。这些年,湖州以创新促发展,在县域旅游中着眼于“村游”服务村集体,扎实推进乡村文旅运营,以景区化理念运营村庄,壮大景区化村庄集体经济,打造绿色共富示范样本。
数据显示,湖州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连续7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农民人均乡村旅游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超15%,“村游富农”典型经验被文化和旅游部发文向全国总结推广。去年以来,湖州创新启动实施乡村文旅青年“7520”牵手计划,吸引百余个文旅运营管理创客团队入乡,直接带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6万余人。